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形式创新的研究与探索(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13 17:0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文
分享到:

 

  2.3戏曲舞台灯光的创新形式

  (1)革新白光照明,白光是戏曲舞台灯光的重要形式,对白光的应用准确对呈现戏曲艺术特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白光照明有很多弊端,白光在亮度、色彩上没有变化,所以如果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只运用白光照明,舞台灯光就会失去艺术表现力,舞台表现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对于白光照明的三个创新型体现:1)全方位立体式使用白光照明,突出白光照明的变化效果;2)控制照明光区,使主体更加鲜明;3)适当的在白光照明中加入彩色照明,使之更好的诠释戏曲效果。(2)丰富光色运用方法。现今戏曲灯光的舞台表现形式是通过对舞台造型的外化使戏曲舞台的表演效果更突出、更真实。传统的白光照明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戏曲舞台表演的发展,所以将光和色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光色的运用。(3)舞台灯光虚拟时空的展现。现在戏曲艺术的表演方法有很多,虚拟表演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虚拟性的表演往往在真实场景中,不能表现其虚拟特征,所以可以借助舞台灯光来完成对虚拟情景的布置,使观众和演员都身临其境的享受表演意境,大大的提高了戏曲表演的观赏性。

  3话剧舞台灯光的创新

  3.1话剧舞台灯光的发展过程

  我国话剧表演最早是从西方引进的,西方的话剧表演形式很成熟,语言和肢体动作是演员诠释话剧表演的主要艺术形式,使表演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观赏性,其舞台灯光应用技术也非常的成熟。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大量引进了西方戏剧表演,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话剧表演艺术形式,但是中国话剧舞台灯光应用技术却落后于西方其他国家。进入21世纪我国话剧艺术家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究,在话剧灯光应用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2]。

  3.2传统话剧舞台灯光的形式特点

  (1)写实的舞台灯光表现形式,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只运用写实的照明手法诠释话剧表演。(2)写意和写实相互结合的舞台灯光表现形式,因为故事场景的需要,舞台灯光需要承担对虚拟场景表现,在通过对真实演员的场景照明,诠释真实的故事情节。(3)大量运用写意舞台灯光表现形式,由于话剧故事的多样性,很多话剧表现手法十分写意,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所以针对这一类的话剧故事。所以在话剧表演过程中,需要大量添加写意舞台灯光,烘托其故事氛围和意境。

  3.3话剧舞台灯光的创新形式

  (1)对写实灯光的改革,写实灯光主要是对自然光效和生活光效的模拟再现,主要诠释的是阳光、月光、灯光、烛光等等写实意义的光源,对营造真实场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一味的模仿真实情景,会使舞台效果缺乏视觉冲击力,所以要丰富舞台灯光的语言,就要对写实灯光进行改革。通过对写实灯光的创新性应用,使其融入到复杂话剧情境中,更好的体现话剧舞台效果。(2)将写实灯光和写意灯光相结合。随着话剧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很多单一灯光形式都无法满足话剧表演的剧情需要,所以要创造出复杂多元的舞台灯光表演形式,将两种主要灯光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表现话剧舞台效果[3]。

  4结论

  我国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形式正处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舞台灯光的研究与分类,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舞台表演的形式,促进了舞台表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麻林森.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的形式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09(6).

  [2]汤逸佩.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D].上海戏剧学院,2003(5).

  [3]闫卿月.论中国新时期的话剧舞台美术[D].云南大学,2010(1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