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古装历史题材影片价值观念的偏颇(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7 16:2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戴瑾
分享到:

 

  以上三部影片是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演绎,我们再选择另外三部表现同一历史人物的影片进行比较,也会发现类似的问题。《赤壁》《关云长》和《铜雀台》三部影片中,曹操都作为主要或是重要角色出现。受统一史观的影响,自20世纪初,文学及影视作品便多将曹操塑造为乱世“能臣”,这不过是藉由其行为结果(统一)的合法性,反推其行为动机的合理性。但这三部影片却均未在曹操的统一诉求上花费太多笔墨,反而将曹操所有行为动机表述为对权力、财富及性欲望的追求,影片《赤壁》中曹操发动这场《三国演义》中最大规模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夺取周瑜的妻子小乔,《关云长》中曹操把关云长的死亡作为增加名望的筹码,对权力与欲望的迷恋在《铜雀台》中走到了极端,影片通篇叙述曹操与汉献帝及伏氏家族争夺中央权力以及曹操与假扮宫女的女刺客灵睢的暧昧关系。影片《铜雀台》甚至用“权谋与欲望”用为影片的广告语。如果说追逐性权力、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人的正当需求,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容许甚至鼓励,也作为影视作品凸显“人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影片中主人公的追求目的与过程必须同时具有合伦理性,即儒家所倡导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为在人物成功达成目的的路径中,蕴含着影片所传导的价值。在《赤壁》中,曹操欲望的对象是他人的妻子,其目的本身已缺乏合伦理性,且在其通过暴力手段(兴兵伐吴)实现目的的过程中明显带有恃强凌弱的成分。而影片《关云长》和《铜雀台》中,曹操为得名望、权力,耍阴谋、用诡计。《关云长》中曹操为阻止关云长离开,竟然用春药这种为人所不齿的手段;《铜雀台》中曹操对政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即便这是三国时代政客真实的性格特征,在文明社会也不值得推崇赞赏;反倒是作为曹操对手的伏氏父女身上体现出诸如勇气、忍耐、关爱互助等理想品格,伏完在刺杀曹操的计划失败后一人揽下所有责任,其女伏皇后在《三国演义》中原本是软弱可欺的弱女子,《铜雀台》却将其塑造成为救父不惜生啖熊肉(吃生肉本来是猛士樊哙的专利),慷慨赴死的女中豪杰。如此处理,难免使观众产生认同倾斜。

  内地古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暴力对抗构成的动作性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正如匈牙利电影美学作家伊芙特·皮洛指出的:“任何影片都是一个有意义的动作的再现,无论这个动作多么离奇,多么怪异。这个叙事原则是普遍有效的,即便貌似矛盾,因为最抽象的概念,论题或判断也只能体现在一段故事的表现中,即直接的动作系列中”。古装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观众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抱着看武打动作设计与表演(俗称看打架)的目的走进影院或坐在电视机前的,这类影视作品中的武打场面经常作为影像奇观展示给观众,特别是历史题材惯常附带的冷冰器时代背景,其间刀光剑影,拳脚相搏,其精彩程度,远非火器时代的枪战爆破可比,乃至于如好莱坞大片《黑客帝国》系列也请香港武术指导操刀设计武打动作。但是众多国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用极具视觉冲击的打斗场面吸引观众时,却经常有意无意地突出打斗的暴力特征,同时淡化其伦理色彩和价值判断。因此,这些打斗场面往往呈现出一种“空心化”状态,即暴力失去了意义的支撑,沦为单纯的拍摄技巧和特技效果的展示。

  暴力场面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一直是一把双刃剑,基于商业诉求,电影电视需要它吸引观众,而虑及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又必须对其破坏、毁灭的本质保持警醒与批判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美善合一”,突出艺术的伦理教化功能,因此绝大多数为人们熟悉并乐见的暴力冲突都可以转化为含有伦理意味的善恶对立、正邪之争。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两个军事集团的对立,《杨家将》《岳飞传》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立,《雍正剑侠图》中,雍正与吕四娘之间的个人恩怨,都是如此。而近年来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特别是古装历史“大片”中的暴力段落中,却难以找到代表善良、正义的一方。影片《英雄》中,打斗场面很多是游戏式的“比武”,《十面埋伏》中暴力的目的是争风吃醋,《满城尽带黄金甲》每一场打斗都出于欲望和野心,《夜宴》棒杀段落将屠杀与虐待以极度仪式化的方式展现在银幕上,体现出对于暴力近乎病态的迷恋。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影视作品所讲述的那个时代,其诡诈血腥的程度远超作品本身。而影视作品的功能,从来不是机械地记录发生过的事件,而是传达对事件的思考,人们在影像的洪流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度过一生的方式。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因其与历史天然的亲缘关系被赋予了更多真实色彩,因此它有更大的责任引领观众的精神向更高境界腾飞,而非诱导他们沉沦于物欲。

  [参考文献]

  [1][匈]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11.

  [2]王玉括,杨月凤.历史灾难与影像记忆:《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大屠杀[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3]邓珏.青春的叛逆与迷惘——评电影《四百下》和《无因的反叛》[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