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域特征与旧城景观更新设计初探(2)
而中心集结方式则是以某一个建筑为中心环境,向周边扩散的街巷建筑方式。维吾尔族人信奉伊斯兰教,几乎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朝拜、洗礼、休闲、聚会都是以清镇寺为聚点,由此形成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的建筑布局。在重大节日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这样的建造方式方便了人群的聚与散,但由此形成的道路将街巷及内部民居划分成零散状,初次进入老城中的人在这样的街巷指引下很容易模糊了方向。
喀什老城区内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其内部房屋布局不断加密,虽然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预留有公用空间供交通行驶,但随着家庭条件逐渐宽裕,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多为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这些宽窄不一的通行道路已经不能够满足居民的正常出行。应该指出,各种类型公共空间之间应该是缓和、流畅的过渡。例如,从物质形态上表现出住宅组群之间的过渡是有益的,也是很重要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分界线不能过于生硬以至于阻碍与外界的接触。[2]由此我们需要通过恢复街巷内的主要通道空间,另外增加辅助通道,在街巷内形成一个畅通的出行路线,这也是贯穿街巷景观的前提基础。
4街巷界面上的“点—轴”关系
(1)顶界面的自由放线。在搭建这些生土房屋时,人们的生活活动需求主宰着这些房屋以及空间的使用情况,在使用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活动也给房屋增加不同程度的功能变化。屋顶上的鸽子笼,木杆撑起的晾衣架,屋顶搭建的储藏间,墙头盆栽的绿色植物以及屋前屋后的电线杆等等,在天际线整体空间中形成了一个自由转折、高低起伏、变化多端的放线样式。这些层层叠叠、前后错落的形态,也因形成了顶界面放线中各自不同的起伏空间。这些看似随性的搭建,却形成了老城区独特的风貌肌理之一。
(2)底界面的变化与统一。老城区内传统的生土民居在建造过程中,通常不刻意铲平大面积地基,基于地面的凹凸变化,通过原有泥土、六边砖、方砖的道路铺设形成起伏、变化的地面空间。这些不同的道路铺设材料既不会喧宾夺主抢去传统民居的生土味道,也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
通过对立体地形的有效利用,使搭建起来的房屋与地面铺装形成统一、变化的立体空间。形成了街巷景观的最主要的因素。
(3)垂直界面的多样性。维吾尔族传统生土民居建筑从设计到建造都是从非连续性出发的一种小团体行为,每所民居的住户即房屋的设计师。房屋的搭建通常都是实用性、经济性、功能性自始至终贯穿在民居建造设计的。
人们往往先建主体房间,尔后再逐步修建附属房间。一个建筑往往是夯土块、土泥砖、红砖、木料的混合。这种以使用者为主,从内到外,功能逐步增加的加法式建筑设计法从一开始就不同于从外到内的建筑雕塑设计法,因而在其材料的相对统一下、局部变化的构筑上表现出自由性与多样性。这也就呈现除了街巷景观中垂直界面的多样性。
5布拉克贝希巷景观更新分析
(1)实验地点选取。通过对喀什老城区亚瓦格片区抽取出布拉克贝希巷片段进行试验,对这一条街巷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前期,我们通过走访调研,记录了这条街巷的整体现状。
之所以选择这一街巷,是因为起街巷内部分布着优秀民居、九龙泉景点,以及清真寺建筑,这些因素的存在在整个街巷景观中形成了典型的“点”空间形式。而街巷内部的主要道路相对来说比较通畅,只是在某些节点需要进行更新和重新布局。因此从平面图中我们将这条街巷中现有的主要道路、优秀民居、九龙泉景点、过街楼、清真寺的位置分别提取出来。通过整合分析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条街巷中存在的优秀民居位置、九龙泉景点位置、过街楼搭建位置、清真寺建筑在整个街巷空间中起到“点”空间的作用。而标记出的主要道路在整个街巷空间中就起到“轴”空间的作用。
通过层层剥离,提取出主要的建筑物及不可移动的景点、街巷形态的位置,为后期的资源的链接与互动做准备。
(2)街巷空间结构优化过程及趋势。通过上一步对“点”空间与“轴”空间的分离,我们将整个街巷的空间进行优化分配,提出了保护、保留、改造、更新为一体的设计方法。保护:是指通过修缮整治,对老城区内极具价值的特色民居进行修缮保护,从室内到建筑外观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特色。保留:对老城区内建筑质量和建筑结构尚好,又具有传统风貌的民居院落进行加固、修复,但需要对民居内部的生活设施予增加,保证居民生活便利。改造:是指对街巷内不合理的空间进行拆除、调整,在小范围改动的情况下,将“点”空间与“轴”空间相连接,保持街巷内部风貌的通畅性与统一性。更新:是在结合原有道路、景观的前提下,按照传统民居风貌格局进行新建,保持内部实用性便利以及外部风貌的复原。除了这四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完善街巷中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加强老城街巷的实际使用功能。
通过调整空间内的局部路线,保持主要道路、辅助道路之间的畅通,并保持道路、建筑、景点之间的联系;其次,让具有中心集结性的建筑物保持其中心性,围绕这些建筑适当调整周边房屋布局、道路走势;再次,让隐藏于街巷内部的特色建筑形式露出“头角”,使人们能够欣赏到这些独特的建筑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人们更好的关注这些优秀民居的现状及保护问题;最后,保持九龙泉景点在整个街巷空间中的生活实用价值以及旅游吸引力价值,围绕这一景观空间能够建立起一个中小型公共活动空间。
6总结
地域景观以大地为基础,以区域特色物质精神为核心,由区域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住在老城区内的维吾尔民族人结合自身的生存环境,创造、延续了一套适合本民族的建筑、街巷和景观建造方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而“点——轴”设计方法则源于对现状的分析及当代设计方法的配合,强调以科学设计方法为主要标准,形成针对喀什老城区传统街巷空间设计的普适方法。
通过对这些历史街巷传统风貌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析“点——轴”设计手法在喀什老城区街巷中的运用,对街巷的空间结构、节点等进行控制和设计,进而对它在适应现代生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估,形成科学的、整体的、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保护规划构想,不仅可以在不破坏老城区整体空间形态的情况下,实现对老城区内独特空间美学的延续。通过这样的调整方式也对居民生活、社交起到积极作用,最终达到保护古城风貌的目的,使整个地区物质条件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的环境质量得到梳理与保护,将对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群.基于新疆乡村维吾尔生土民居的调研与思考[J].美术观察,2011(4):17.
[2]扬·盖尔(丹麦).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819.
[3]韩延明.地域景观与景观心理[J].山西建筑,2010,36(11):2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