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的文化学解读
摘要: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侠电影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武、舞同源为突破口展示出武侠电影的美学特征。并从武侠电影中的“武”、“侠”、“江湖”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探讨武侠电影发展与成败的关键要素是文化、艺术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对中国武侠电影发展相关问题的文化学解读,增加我们对于武侠文化和武侠电影的认识,希望藉此深化我们对武术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武侠电影武术文化学解读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87—03
什么是武侠电影?武侠电影是我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如同美国西部片、英国侠盗片、日本武士片等。陈默在《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中说“武侠电影,即有武有侠的典影,亦即以中国的武术功夫及其独有的打斗形式,及体现中国独有的侠义精神的侠客形象,所构成的类型的基础的电影。武侠电影凭借本身深厚的文学艺术与哲学传统;成熟的传奇模式和情节结构,优美的动作设计和善恶分明的人物谱系,已经成为世界电影中一个特征分明的类型电影。它不但是我们研究电影艺术发展规律的一个典型范例,同时也是我们认识中国侠文化、武术文化与电影联姻的一个标本。
1武侠电影的历史渐近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把从猿到人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称之为一条河(而不是一道线)。武侠电影的形成虽然没有如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但它同样也是从最初的雏型作品不断地经过发展、创新而逐渐成熟,就好比是一条不断演变、逐渐形成的历史渐进线,武侠电影正是通过这条渐进线上踏上了中国电影艺术舞台。
1918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成立,这是一个专门的电影制作发行部门,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制片行业的开始。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类型片《车中盗》(导演任彭年)。该影片改编当时流行的美国侦探小说《焦头烂额》,以义士武打为题材,初具类型电影的雏形,它是中国早期武侠电影的原始作品之一,标志着武侠电影的萌芽。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火烧红莲寺》(导演张石川)掀起了中国武侠电影的第一波热潮,当年该影片上映时可谓是万人空巷。从1928年到1931年《火烧红莲寺》连续拍摄了18集,无论是从技术积累,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个字从《火烧红莲寺》后便成了中国电影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从此在侠客、江湖、刀光剑影中长大。《火烧红莲寺》的摄影师董克毅,堪称上世纪20年代的乔治·卢卡斯,他把没有寺顶的布景和画在玻璃板上的红莲寺顶巧妙地拍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红莲寺辉煌建筑,创造出“接顶”法。在银幕上将演员任意放大和缩小,通过完成“分身”的特技摄影技术透过真实人物与卡通形象融合的办法表现“剑光斗法”。
中国武侠电影植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土壤中,在经历了一个孕育、萌芽、发展的历史过程之后,逐渐形成了本身独特的风格样式和特定的观众心理市场。《火烧红莲寺》是武侠电影逐渐成熟、规范的代表性影片,它是中国武侠电影走向类型化、标准化的标志,同时它又是中国武侠电影承传武侠文学、在银幕上塑造武侠神话的典范性作品。
2武侠电影的美学特征:武、舞同源
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武”的解释:“刚疆直理日武;威疆敌德日武;克定祸乱日武;刑民克服日武;夸志多穷日武”。《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从“武”字的起源来看,武术是一种技术、一种理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舞蹈是人类社会最早创作出来的人体文化形式,它综合了人类文化学中的各种元素。据史料记载,奴隶社会较广泛开展舞蹈活动,是为了“娱神”,在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时候通过各种舞蹈来让神享受。据《周礼》书上记载,在奴隶社会,祭天神要跳云门舞,祭地神要跳咸池舞,祭母系祖先要跳大象舞,祭父系祖先要跳大武舞。当时除了广泛开展祭祀舞蹈,各种宴会礼节中也有舞蹈。《山堂肆考·征集十五》:“舞者,乐之容,用之于武事,则为武舞。”从历史渊源来看,当时武舞和舞蹈很难截然分开,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武舞,也往往和祭祀大事或宗教活动结合起来。《诗经》“周颂臣之什”有武一章,注云:“周公摄政六年之时,象武王伐纣之事,作大武之乐。”在我国的人体文化史上,“武”字与“舞”字是通用的,有“武舞同源”之说,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许多记述,这早已为史学家们所证实。《书·益稷》:“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有学者提出:是以石为武具,去练习击中它物,亦有“射”之义,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史上最早的关于武、舞同源的实据。
武术和舞蹈同为身体表现艺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都要求有“骨感”,他们在叫法上虽然不同,但本质上的追求是一样的。在我国的各种不同的传统艺术形式中,把武术动作、套路和武术的神韵同时纳入本体范畴的还是中国武侠电影。武侠电影在吸收中国武术的外在动作表现形态和神韵的同时,将武术动作的风格舞蹈化,拳拳到肉、攻防进退的武术技击通过电影的艺术加工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的武术之舞展现在银幕上。武术动作中的攻防、技击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3武侠电影的“乌托邦”理想
3.1武侠电影中的“武”:真实的艺术
“武”是武侠电影的文化标示和核心要素之一,是区别于其它动作电影的关键要素。何为武?武艺、武术、武者,指中国固有的传统武术,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是技击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如果只有技击、格斗动作,最多也只是“动作片”。但是,武侠片中的武术一定要求“真”,即真武术。因为,真武是需要真会武术的人来表演真正的武术,这是判断武侠片的标准之一。“有侠无武”的影片不能被称为武侠片。早期的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是真实的武术,电影中武打动作的设计是基于武术的攻防技击和真实技法。最初的武术演员也大多是具有一定武术功底。著名华人武打电影演员李小龙是一位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他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成为武侠电影史上的绝唱。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