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艺术的理念与批评
摘要:当代是技术的时代,而设计成为一种新的存在理念。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不一而足。这表明设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世界的各个领域。同时,设计学也成为了一种显学。许多大学设立了相关的院系,许多人在从事着该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关键词:设计理念;技术;艺术性;现代艺术;设计批判
中图分类号:J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25-2
就设计问题而言,目前的设计研究有两条道路。其一是对于西方设计理论的翻译和介绍。现代和后现代的一些设计理论和流派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而人们也在不断地进行尝试。不过,人们大多数只关注设计的技艺和技术层面,而没有考虑设计以外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精神理念。其二是对于传统设计理论的挖掘。从先秦到明清的设计思想都得到了梳理和重构,特别是道与器的关系似乎也成为了人们必须谈论的课题。然而,比起西方那些具体的设计方案,这种讨论有时显得特别空泛。
尽管如此,还有一个当代设计的话题是值得充分肯定和重视的,即现代设计的核心从物转变成事。这值得人们深思:这个事情是什么?而且如何从事情出发去设计?显然,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此问题并没有给出非常满意的回答。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对当代的设计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具有创造性的阐释。设计彰显其本性的事物是一种集生活世界中的欲望、技术和智慧于一体的游戏活动;同时我们还要对当代事情的发展进行分析,也就是对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分析。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引导了当代世界的设计。正是因为从当代的事物本质出发,人们才能更好地去思考如何去创作别具一格的设计作品。
其实,设计是人的活动的一般性。设计在根本上是被技术所规定的。因此,它需要考虑任何一个被设计的器物的工具特性,亦即它如何作为手段最好地满足人的相应的目的。同时,设计除了考虑设计出来物品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审美性。因此设计不仅仅具有技术性,还应该具有艺术性。而艺术性并非单单指的是设计的外在装饰,而是对设计本性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是设计师对设计物品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产物。现在的人们都用电脑辅助自己创作,根据设计自身这种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规则从事着设计。前者甚至比后者设计得更加精确和完美。
但设计并不能只是囿于技术和艺术自身,而是必须考虑其出发点。在此出发点上,我们可以发现涉及的动因和目的。设计之所以具有可能性,是因为人生存在尤其需要,即欲望。人的生存的欲望多种多样,从身体到心灵还有社会等。正是不同层次和种类的出发,人们发生了生活和生产的事情,并制造了相关的器物。根据这些事情,便产生了不同的设计作品。其中有满足身体欲望的设计,如衣食住行的器物;有的满足心灵欲望的设计,如各种文化产品等等。
另外,设计活动不仅要考虑它一般的出发点,而且需要考虑它的最高规定。于是,设计作为一种满足欲望的工具活动也打上了智慧的烙印。一个时代的印迹,往往也会通过不同的设计表达出来,即设计记录时代印记。西方古希腊的雅典娜神殿、中世纪的教堂、近代的公共建筑就是三个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智慧形成的建筑设计作品。同样,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设计具有明显的异样风格,如皇宫、道观和寺庙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到,一个设计作品就是技术、欲望和智慧三者游戏的聚集。但当代的设计活动是否充分考虑到这点呢?当代作为技术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时代,其设计也无疑受到了影响。技术主义是技术的极端控制,这导致设计只是炫耀其技术性,而产生了形式主义的作品。享乐主义是欲望没有边界,这诱使设计无限追求满足并刺激人的欲望,特别是身体的欲望。虚无主义是智慧失去规定。这促使了一些空洞的没有意义的设计作品的诞生。
对于这些的问题,设计理论界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中,从事设计的人们要思考:如何在欲望、技术和智慧游戏中去设计?如何在设计中显现它们?作为这样一种游戏的聚集的设计就是一种美的设计,而这种美的设计就是一种美的存在。对当代设计基础问题的批判不是消极否定,而是为其划分自身的边界,一方面是否定性的解构,另一方面是肯定性的建构,这也是在当代设计领域的批评理论道路上的不断探索。
现代艺术为现代设计指明了方向,在设计风格上必须要改变一成不变的僵死设计风格。设计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将人作为尺度,充分尊重艺术创造方式,使机器生产的产品对于自身而言,要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将我们的生活世界由一个机器化的世界重新带回到一个人性化的世界。因此,现代设计既要与艺术紧密结合,而不是将艺术抛弃;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塑造,而不是一味依赖技术。这也是设计在历史生成中显现的,产品的创制将由一个技术化产物走向艺术。在我们生活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实用性的产品和建筑完全可以由一件产品向艺术作品的转化,如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榨汁机、法拉利跑车和中国的紫禁城。
在当代的生活中,设计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虽然设计的思想早就存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但人们还未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现代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物品的重构、诞生,更重要的是人们从事设计是为我们能美好地生活服务的,把每一个物件创作、创新地展示。因此在未来学习创造的过程中,也要深入了解专业理论,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万军.当代艺术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
[2][美]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著,朱素梅译.批判性思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