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探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17 23:4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唐婉菲
分享到: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率情况和心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的控制(P<0.05),且试验组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 (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心律失常;方法;临床效果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尤其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1],对老年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方式。而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旨在分析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和效果,特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试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试验组中有17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19~85岁,平均年龄(58.56±10.11)岁,患者的病因包括:神经功能失调4例,冠心病22例,心肌病1例,风心病2例,心肌炎后遗症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对照组中有16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57.44±10.09)岁,患者的病因包括:神经功能失调3例,冠心病21例,心肌病2例,风心病3例,心肌炎后遗症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等药物,同时口服地高辛,0.125mg/次,1次/d;试验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对快速型患者(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苔薄白质暗红)采用"凉血养心、益气通脉",处方药物包括白术、赤芍、太子参、丹皮、丹参各30g,麦冬15g,五味子、佛手、香椽、香附各10g;对缓慢型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肢体发热或肿胀、腹胀、质暗红、苔白)采用"心脾气虚、湿阻心脉型",处方药物包括:独活、太子参、羌活、泽泻各30g,茯苓、柴胡、陈皮、防风各10g,葛根、升麻各15g,1剂/d,分早晚2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在此服药过程中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心功能。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心率和心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率和心功能情况[2]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描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的控制(P<0.05),且试验组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 (P<0.05),见表1。

  3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老年女性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国外的相关医学统计资料称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已超过50%,而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30%左右[3]。这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另外则是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体征不典型而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在统计数据上难免会有一定的疏漏。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主要包括心衰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缺氧、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等。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吸氧、舒张支气管,这样来减轻扩血管心脏心累心悸[4]。而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应积极通过脉象,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舌象等辨证施,以此提高治疗效果。中医将心律失常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快速心律失常脉象主要表现为疾、促、数、促代或涩而数等,该类型患者有一个共性,即"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痰郁化热、血脉疲阻。该症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导致"急",并进一步引起"乱",患者会表现出心率加快,此时即为以上所述的不快速型心律失常;对该类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应重点解决"热"的问题,因此使用的药物应选择凉血清热的类型,同时还需要根据热产生的机理按照益气通脉养心的法则综合治疗;另外是按照兼症酌情选择理气、祛风、化湿之药,药物使用剂量根据患者的症状适当调整;最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对兼代 脉的患者加用补气药物,对存在涩脉的患者加用补血养阴药物;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脉象往往表现为涩、迟、结、缓,中医认为,迟脉是虚寒之证,导致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心脾肾之阳气不足,另外是由于阴寒之邪阻滞心脉,因此在治疗上应选择益气温阳的药物,通过使用辛温 散寒的药物以提高心率;如果患者出现缓脉并非寒证则主要是由于气虚湿阻心脉,对这类患者应选择益气化湿利湿而不宜采用散寒的药物,同时按照"风能胜湿"的原则对患者加用祛风的药物类型能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结脉为"气血凝结、老痰结滞"则应选择理气活血化痰的类型,如果患者可见涩脉则选择养阴补血的药物类型可提高治疗效果[5,6]。

  本文主要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的控制(P<0.05),且试验组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 (P<0.05)。由此表明,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振葳.炙甘草汤辩证论治心律失常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宗文静.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3]虞露长.竹圈盐灸治疗心阳不振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4]施慧,龙子江,王靓.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及实验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9,01:95-97.

  [5]郑颖.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1:1361-1362.

  [6]雷燕,陶丽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研究概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4:468-472.编辑/申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