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术前预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前预处理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用药组(61例)和输血组(32例)。给予用药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同时辅助以口服琥珀酸亚铁,待贫血纠正后住院手术治疗;输血组患者未用药,直接输血后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发热及切口渗液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用药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由(78.46±10.09)g/L上升到(104.23±19.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组的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显著低于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输血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58/61),显著高于输血组的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 < 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乏力及眩晕,输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用药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 > 0.05)。 结论 术前短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及口服补血药可以有效纠正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者的贫血状态,降低医疗费用及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节省血源以缓解用血紧张矛盾。
[关键词] 子宫肌瘤;贫血;术前用药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a)-0054-04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该病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1],月经过多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常导致贫血,特别是中重度贫血时,需手术治疗,其一选择是输血后手术,但会造成患者较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目前临床血源紧缺,用血紧张,故术前用药纠正贫血成为优先选择[2]。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合并中重度贫血的子宫肌瘤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两种纠正贫血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93例,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和B超诊断确诊,年龄为32~54岁。其中,子宫浆膜下合并肌壁间肌瘤47例,单发子宫浆膜下肌瘤46例;肌瘤直径为3.4~12.7 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多发性55例,单发性38例;痛经66例,不痛经17例;不孕不育19例。将患者分为用药组(61例)和输血组(32例),其中用药组术前用药纠正贫血,输血组术前输血纠正贫血。用药组患者年龄32~54岁,平均(44.16±4.40)岁;输血组患者年龄34~53岁,平均(44.56±4.71)岁。两组患者子宫均增大如孕2~3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子宫颈防癌检查、B超检查排除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较厚的患者进行病例检查+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病变。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用药组患者均在行诊断性刮宫术等相关诊疗措施确定诊断后,给予米非司酮片(北京紫竹药业,批号20091021)口服治疗,每次12.5 mg,1次/d;同时辅助以口服琥珀酸亚铁(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批号20091007),待贫血纠正后住院手术治疗;输血组入院后输血纠正贫血至血红蛋白>90 g/L后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每月接受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检测患者激素水平(黄体酮、雌二醇、促黄体激素等);B超检查治疗期间患者子宫大小以及子宫内膜厚度。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术后发热及切口渗液)及输血量。
1.4 疗效评价方法
痊愈:经治疗后,阴道出血少量或无子宫周期性出血,贫血症状改善,子宫周期性出血;有效:经治疗后,子宫周期性出血量显著减少,月经稀发或者恢复正常;无效:经治疗后,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未见改善。总有效=痊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
治疗后,用药组的血红蛋白由(78.46±10.09)g/L上升到(104.23±19.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输血组治疗前的血红蛋白为(76.22±11.14)g/L,治疗后为(80.54±13.65)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术后病率五方面进行比较,其中输血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出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组治疗后的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显著低于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情况
经过治疗后,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58/61),显著高于输血组的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 <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期间,用药组出现乏力2例、恶心1例、眩晕症状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输血组出现乏力、恶心、眩晕症状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 > 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的常见肿瘤,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出现延迟现象、白带异常增多、腹部坠胀、疼痛、腰部酸痛等[3]。目前以手术作为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子宫次全切、子宫肌瘤剥除术和子宫全切术[4]。开腹手术因在直视的情况下操作,术野更为开阔,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病情,并可降低因过多的手术器械和复杂的操作而增加的手术费用,因此,常被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5]。但是,开腹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大,皮肤被切开后,腹部器官会在空气中暴露相对较长的时间,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概率相对较高,甚至会有少数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6]。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是一种微创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临床诊断,而且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近年来,腹腔镜下手术因其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口相对美观和术后生活质量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7]。本次研究中患者即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且发现术前短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及口服补血药可以有效纠正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者的贫血状态,降低医疗费用及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节省血源以缓解用血紧张状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