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九寨沟景区急诊病例疾病谱调查(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5-06 14:4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左国平等
分享到:

 


  从调查结果可知,损伤发生率也较高,共1938例次,占13.65%。游客发生骨折等损伤后,由于现场人员缺乏规范的急救知识,就诊的大部分骨折患者,未采取骨折部位的固定或固定不规范,部分病例发生了副损伤[10]。提示对景区参与急救人员进行骨折固定方面的培训十分必要。
  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在疾病谱中排第4位,患者以60岁以上游客为主,占68.66%。老年游客易患此类疾病可能与不能迅速适应气候条件改变、空气中含氧比例降低及时区改变有关。另外,在身体方面承受长途劳顿,促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11]。九寨沟景区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由于景区缺乏救治条件,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者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失去生命,还有部分患者来院就诊时,病情已经相当危急,影响愈后。提示在医疗保障方面,60岁以上游客来九寨沟景区,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加强基础疾病的监测,提醒游客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注意调整时差。对从事景区工作的人员,特别是驾导人员,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保健急救知识宣传,掌握处理突发心脑血管病的应急措施,侧重点应放在心脑血管病的识别上,使其能准确快速地识别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积极施救,正确上转,能够识别呼吸心跳停止,学会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现场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清楚实施急救技术的时间窗口,牢记前8 min是抢救的黄金时间[12]。
  临床实践证明,心跳停止4 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并于8 min内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患者的生存率可高达43%[13-14]。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在4 min内实施心肺复苏,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通常4 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的患者能抢救成功,4 min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的患者能抢救成功[15-17]。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对生命的关爱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应对心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导致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突发事件中,需要现场第一时间行心肺复苏以挽救生命,参与现场救护的第一人能否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技术,对抢救呼吸心跳停止患者的生命十分重要。我国目前接受心肺复苏普及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医务人员,城市居民对徒手心肺复苏了解率为3%,而美国约有25%的人受过专项培训[18-20],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笔者了解到在九寨沟景区只对九寨沟景区应急抢险人员进行过心肺复苏技术的非专业培训,其他人员没有这方面的培训,更缺乏其他方面的急救知识,这就导致了呼吸心跳停止患者在九寨沟景区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可能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对心肺复苏技术培训还需县政府有关部门和景区工作人员长期共同努力,有质量保障的培训应逐级普及,因为心肺复苏的成功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希望通过该方面的提高改善九寨沟景区急救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旅游部门应对有心肺疾病的游客提供一些必须的急救知识,加强自身的预防与保健,同时提醒他们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及早就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
  通过九寨沟景区游客疾病谱调查,对急诊医疗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①制订学科发展规划,加强急诊学科建设,设计好急诊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急救人才,针对景区常见疾病,有专门的人才储备。②重视急诊医师的能力培养,有计划地进行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培训,提高应对能力。急诊医师能够做到快速询问病史,迅速查体,综合分析,正确判断,及时采取有效综合措施。同时,借助急诊急救演练,不断强化急诊医学知识,训练急诊医学思维,提高对急诊疾病敏锐的洞察力。③针对以上病种建立规范的诊治流程,设立急诊绿色通道。④急诊医护人员要熟悉高原反应、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伤病诊疗操作规范,掌握氧疗、固定、包扎、搬运、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⑤注重急诊专业的团队建设,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避免出现急诊医生年龄偏高、人员偏少、人员不固定、专科经验缺乏的局面。⑥为九寨沟卫生部门提供急诊体系建设的科学依据,引导九寨沟县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做好县域内急诊专科设置规划,合理配置急救网点、重点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急救人员,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急诊患者的诊治水平。计划好急救设施的储备,提高景区急救点、辖区内医院急救能力,加强与110、119的协作,使之形成完整的急救网络系统,真正做到正确、及时、合理、有效的救治伤员,提高综合救治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忠宁,孙明伟.急诊患者等候时间与处置时间现状调查与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3):267-270.
  [2] 徐少文,张茂,干建新,等.关于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华创伤杂志,2011,2(1):4-7.
  [3] 何忠杰.白金10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观念与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24(10):745-746.
  [4] 宋萍.基层医院内科住院病人疾病谱分析[J].医药前沿,2013,(8):105.
  [5] 许树耘,何庆,万智,等.四川省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人力资源配置及回归模型建立[J].四川医学,2003,24(10):994.
  [6] Ji YR,Kim HS,Park JK. Instillation of normal saline before su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J]. Yonsei Med-icine,2001,43(5):607-612.
  [7] 王树楼,王徽.重度创伤1568例急诊救治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5):656-657.
  [8] 徐少文,赵小刚,张茂,等.严重创伤救治若干新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5):456-458 .
  [9] 王宏秋,韩跃辉.7909例急诊抢救室患者疾病谱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56.
  [10] 王亮,杨彦亭,郭前进,等.骨盆骨折的外科处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52-153.
  [11] 顾彬.创伤评分法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3(5):1671-1672.
  [12] Artorius D,Le Manach Y,David JS,et al. Mechanism, Glasgow Coma Scale,Age, and Arterial Pressure(MGAP):A new simple prehospital triage score to predictmortality in trauma patients [J]. Critcal Care Medicine,2010,38(3):831-837.
  [13] 何忠杰,马俊勋.把握战创伤急救的时效性[J].世界危急重病杂志,2004,3(5):1444.
  [14] 张素丽.急诊病人分类调查与急诊资源配置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04,5(6):35.
  [15] 余立群.AIS-ISS创伤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交接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117-118.
  [16] 刘承军,房泽国,阮军,等.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1998,6(2):41.
  [17] 姚伟俊.二级医院急诊出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34-136.
  [18] 陈艳玲,胡怀岭,黄春艳,等.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4):168-169.
  [19] 马洪坤,刘宏,魏长良.现代急诊管理学[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7:195.
  [20] 洪海斌,庄炯宇,蔡家骥,等.心肺复苏机在急诊CPR中对PetCO2、有创动脉舒张压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51-52,7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