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院前急救;双高期;教育培训
当今的急救医学把急救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院前急救”阶段、“急诊科处置”阶段和“ICU 治疗观察”阶段。所谓“院前急救”阶段就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1]。在此期间,第一发现/救援者首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病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拨打急救中心电话,呼叫救护车并守候在病员身边,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救护车到达后,急救医生将会采取许多措施来延缓病员的病情,延长病员的生命,使其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比如在现场利用便携式心脏起博器、救护车车载供氧系统、气管切开术等等手段实施心肺复苏;对于外伤施行消毒、包扎;利用急救固定器械对可能发生骨折的部位实施临时固定等等。
我所老干部年龄最高的93 岁,平均年龄达85岁,普遍进入高年龄、高发病的“双高期”,他们的卫生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高度重视。通过对我所45 名老干部二十多年病例资料跟踪分析,我们发现老干部发生急诊年平均达65 人次,而老干部本人、家属及子女、保姆对急救医学知识了解较少。其中会心肺复苏术者仅占5%,懂得跌伤、一氧化碳中毒救护知识者占11%,会处理出血、骨折者占19%。可见老干部、家属及子女、保姆对于一般常见病的急救自救知识与技能十分欠缺,而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 对于老干部身边的人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发现/救援者,因此,也有必要了解院前急救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处原则。为此,自2005 年起,我们加强了同体系医院急救中心的密切合作,定期组织老干部、家属、子女及保姆参加院前急救卫生教育和培训,努力让受训者熟练掌握一般常见病的急救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
1 组织实施的对象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2010 年南平军分区干休所所属人员(老干部、家属及其子女、保姆)方法:分别对我所2005 年1 月~2010 年12 月急诊出车抢救的全部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老年期疾病有个体多病性、不典型性、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的特点[2]。病种构成前四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跌倒创伤、感染。据此进行设置常见急症和案例讲座,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示,并进行现场模拟演练。
1.2 教育内容
院前急救应采取的处置步骤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躯干及肢体固定,然后才是搬运至救护车上。尤其是对于脊柱损伤以及骨折的伤员,在没有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搬运,极易导致伤员的二次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伤员高位截瘫或者体内大出血,出血过多就会死亡[3]。因此卫生教育内容经急救中心专家选择确定,包括院前急救学总论,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通气等五大急救技术操作,交通事故意外创伤的现场急救,常见出血、骨折的现场急救,煤气中毒、触电、烧伤和烫伤的现场急救等。每项内容安排2 学时(2 小时),所安排教育内容以及急救流程、操作规程做到人手一册,便于贯彻执行。
1.3 教育培训
院前现场急救的目的就是抢时间即所谓的黄金时间。
除了组织、指挥、通讯等因素外,现场的急救人员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病人进行全面、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否则谈不到救治的黄金时间。现场急救应强调先救命,后治伤,后辨病,以快、准、及时、高效为原则[4]。我们除讲解急救理论外,特别注重培养参训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受训人员能够熟悉和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及日常急救常见病和危病的诊断和处理,注重对于配发的氧气瓶和急救盒的掌握应用。“双高期”老干部急诊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居第一位,熟练掌握家庭急救药物和供氧设备使用方法,能在第一时间正确有效地应用,为进一步的抢救赢得时间。在教学案例中,侧重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通气等五大急救技术的操作训练。
1.4 多媒体教学
所学内容先以案例进行介绍,配以丰富的照片、图形、表格及声音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1.5 观摩教学
分批次组织受训人员到体系医院急救中心进行观摩学习,激发学习动力,巩固所学知识,从而系统了解急救的程序和现场急救要点。
2 结果
院前急救是急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能体现“急”与“救”的阶段。美国Esposito 教授指出,一系列关于损伤程度、救治及时性和合理性的研究表明,致死性伤员中,约有35%本来是可以避免死亡的,关键因素是院前阶段能否获得快速、高效和优质的救治[5]。通过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技能培训,使参训人员提高了对院前急救工作的认识。急救知识的使用率从2005 年的35%提高到2010 年的78%,92%的急诊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能得到及时处理。172 名参训老干部、家属、子女、保姆中,99.3%的参训人员认为在“两高期”的新形势下开展院前急救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对完善医疗保障机制,提高老干部养老质量意义重大;89.5%的参训人员认为授课内容针对性强;92.5%的参训人员认为操作训练实效性好;97.1%的参训人员认为学习培训的知识面和普及面需要进一步拓展。
3 讨论
随着老干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平均年龄的增长,对急诊急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构建院前急救、急诊科与ICU 三环相扣的急诊医疗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急救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院前与院内急救间联系、人员交流培训、形成一致理念成为必然趋势。这三个环节中较为薄弱的是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急救实际操作能力。而院前急救效果直接影响疾病康复,处理不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与体系医院联系,开设较为专业的课程、进行实践培训,广泛普及教育内容,能使受训对象尽快学到一些基本急救技能,保证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时,他们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人。紧紧抓住抢救时机,争取一切可能逆转严重状况的宝贵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尽快康复创造充分条件。通过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认真抓好“三位一体”的急救制度落实,提高干休所的急救自救整体水平,对改进老干部保健工作,改善老干部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 孙刚,刘玉法,高美.主编.院前急救概要[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2-5.
[2] 曹文献,张亚坤,吴志成.主编.老年疾病防治康复知识[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8-9.
[3] 王得坤.院前急救[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4] 张永利.主编.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培训教材[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6-293.
[5] 林才经.现代院前急救医学[M].福建科技出版社,2007:56-5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