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药补药的合理使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11-03 11:0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关键词】  中药;补益药;合理应用

   补益类中药习称“补药”,通常又称“补养药”或“补虚药”。在我国,补药自古就为延年益寿、培本回春的常用药,在康复、保健、养生、美容、抗衰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草药无毒”、“补药无害”的片面看法也正在转变。是药三分毒,是指任何一种药物,如果使用不当,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补药也不例外。所以,自古就有“大黄祛病无功,人参杀人无罪”的警训。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根本原则。补药即为虚证而设,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以下笔者就补药的合理使用作一探讨。

  1  分类与应用

  虚证当用补药。虚证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按证型一般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四大类。机体的气血阴阳在生命活动中互相依存,消长转化,关系密切;在病理状态下又互相影响。临证常见气虚与阳虚并现,血虚与气虚并存,以及气阴两伤、阴阳双亏等证。

  补药多具甘味,甘温助阳益气养血,甘寒则养阴生津。根据药物性能不同,补药一般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类。

  1.1  补气药

    能够补益脏腑之气,用于气虚证。补气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甘平,尤其对肺、脾气虚证疗效显著。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甚则浮肿、脱肛、脏器下垂等;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声低或喘促,虚汗自出等。补气药也可用于血虚证、津伤口渴等。临证应用时,除恰当选药之外,尚须照顾兼证,酌情配伍,兼阳虚者配伍补阳药,兼阴虚者配伍补阴药同用。补气药性多壅滞,令人中满,适当配伍理气药以除弊端。常用的补气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另外还有黄精、羊乳、红景天、绞股蓝;药食两用的有大枣、饴糖、肉类(牛、兔、鸡、狗、猪、泥鳅、鹌鹑)、榛子、栗子等;中成药有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口服液)、参芪片、消疲灵等。

  1.2  补血药

  该类药能补血养血,用于血虚证。其性味大多甘温,主入心、肝、脾三经。功能以滋生血液为主,兼能滋养肝肾。主治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甲苍白、眩晕耳鸣、失眠健忘或经少色淡、延期或经闭等血虚亏损诸证。
    
  由于气血关系密切,治疗血虚证常配伍补气药,有时重用补气药,使气旺生血;血虚阴必亏,补血药还常与补阴药同用,最好选用具有补血养阴双重作用的药物如阿胶、桑椹之类。

  补血药大多滋腻,有腻胃之弊,凡脾胃有湿、脘闷腹胀、食少便溏者应慎用,必要时配伍健脾消食药以助运化。常用的补血药有熟地黄、当归、白芍、制何首乌、阿胶;药食兼用的有桂圆、桑椹、乌骨鸡、虾仁、鸽肉、葵花子、黑木耳、黑芝麻等;中成药有四物合剂等,气血双补有八珍颗粒(丸)、十全大补丸(膏)、乌鸡白凤丸等。

  1.3  补阴药

  补阴药能滋养人体阴液,用于阴虚证,又称“养阴药”或“滋阴药”。该类药大多甘寒,质润,功能养阴、滋液、润燥、退虚热。除用于阴液亏虚证外,也用于阴虚内热证和虚风内动证。

  阴虚证较为复杂,可见于热性病后期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五脏之阴皆可虚,补阴药各有所长,临证应恰当选用,随证配伍。如热邪伤阴而邪热未尽者,应配伍清热药;阴虚内热者配伍清虚热药;阴虚阳亢者,配伍平肝潜阳药;阴虚风动者配伍熄风止痉药;阴血双亏者,配伍补血药;肾阴虚者,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使阴得阳升而阴液畅通,在补阴药中辅以补阳药,以克制补阴药之凝滞。

  补阴药甘寒滋腻,凡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胀便溏者则不宜使用。常用的补阴药有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天门冬、百合、石斛、玉竹、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龟甲(胶)、鳖甲、哈蟆油、梨、鱼鳔、燕窝、蜂王浆、银耳;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1.4  补阳药

  肾为元阳,为诸阳之本,又称先天之本。肾阳得补,可改善或消除全身的阳虚证候。补阳药能扶助人体阳气,又称“壮阳药”。本类药物大多具甘温、咸温或辛热之性,以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为主要作用。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漠、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虚喘久咳、五更泻、脘腹冷痛以及阴阳俱虚之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小儿发育不良、阳虚水肿等。

  本类药物适应症广泛,应用补阳药时常配伍温里药、补肝肾药或补脾肺药。由于肾为水火二脏,内含元阴、元阳。故善补阴者,必于阴中求阳,使阳得阴助,才能生化无穷,只有配伍滋肾益精血之品才能取得长期疗效。

  补阳药性多温燥,易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常用的补阳药有鹿茸、鹿角、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海狗(豹)肾、黄狗肾、海马、海龙、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杜仲、续断、韭菜子、葫芦巴、胡桃仁、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狗脊、蛇床子、羊肉、海参、雪莲花、雄蚕蛾;中成药有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人参大补丸、十全大补丸(膏)等。
 2  使用注意事项

  2.1  补药为虚证而设,误补则益疾

  补阳药性多温燥,有伤阴助火之虞,阴虚火旺者误用则阴愈虚火愈炽;补气药多甘温,能壅滞中气,中焦满闷不宜;补血药、补阴药味甘滋腻,有碍消化功能,湿阻中焦、脾虚便溏者不宜。

  2.2  宜分清脏腑病位,照顾脾胃功能,补有节度

  脾虚补脾,肺虚补肺,肾虚补肾为正补。照顾五脏之间的关系,如肺虚补脾,“培土生金”;脾虚补肾,“补火生土”等,此为相生而补。沉疴初有起色,胃气初复或虚不受补者,当先调理脾胃,否则药难奏效,宜用平淡之品缓补,忌用峻补之品。亡阳证、气血暴脱等危急重症,当以峻补之药以挽回生机;慢性虚损或元气虽虚病邪未尽者当缓补;素体虚弱,别无大寒大热之证,当以和平之药调理气血,多选药食兼用之品。若妄用热药,犹釜中无水而进火;过用寒药,犹釜下无火而添水。

  2.3  照顾兼证

  气虚兼气滞者,配行气药;兼痰湿者,配化痰利湿药;兼食积者,配消导药;气血双亏者,补气药与补血药同用;阴阳俱虚者,补阴药与补阳药配伍;气阴两伤者则需益气、养阴生津药相辅相成;阳虚内寒者,补阳药配温里药;阴虚内热者,补阴药须配清虚热药;阴虚阳亢者,补阴药配平肝潜阳药;肝肾阴亏、虚风内动者,滋阴药配熄风止痉药;血虚心神不安者,配养心安神药。

  2.4  处理好邪正关系

  实邪未尽,正不甚虚者,不宜使用补虚药,以免闭门留寇;实邪未尽,正气已虚,以祛邪药为主,配补虚药以祛邪扶正;正气已虚,邪已不甚,则以补虚药为主,配祛邪药可扶正祛邪。

  2.5  煎服法

  补药多厚味,质润粘滞,入煎剂,宜文火久煎效佳。常服久用当以丸、散、片、膏、酒等剂型,并且以饭前服用为宜。

  3  结语

  补虚即扶正,是扶助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一种治则。扶正除药物方法外,还有针灸、气功、推拿、食养、休养以及调摄精神、情志等方法。俗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血由气生,气由神全”是指心理、情志对于养生的作用;又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说明体育对于生命的作用。《素问》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知防病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无论施以药补、食补或用其它补法,都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酌情把握使用,才能获得补虚强身的理想效果。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