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学思想浅论
[摘要]孔子的思想核心虽于学界一直有争论,但仁学思想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从“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三方面阐述孔子的仁学思想,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孔子;论语;仁;礼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1-208-1
关于孔子的思想核心问题,一直有争论。如冯友兰认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天”、“仁”的统一;庞朴将孔子的思想核心概况为“礼”和“仁”的学说;杨荣国、高赞非等学者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最核心的问题。大多数思想家不会自己去构建其思想体系,我们看到的他们的思想体系,大多为后人的复原或重构,仁学思想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毋庸置疑的。《论语》是体现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言“仁”者有五十八章,“仁”字共出现了109次。“仁”非孔子首创,但只有孔子才赋予“仁”以全新的文化内涵。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我们当代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这是孔子对于“仁”的最明确的答复。
孔子所讲的“爱人”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源自孔子所处时代的政治社会变革,当时的当政者用各种办法招徕劳动力,为其垦荒扩地,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会有所改善。孔子赞成这种现象,他主张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认为政治最好的效果是能使“近者悦,远者徕”。第二个来源是贵族氏族关系的“宗法”,即所谓“亲亲”。孔子拥护“亲亲”,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里说的“孝弟”是对自己父母、兄长的正确态度,也是“亲亲”所要求的。“孝弟”作为维持孔子所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力量,孔子将其视为“仁之本”。
然而孔子的“爱人”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要求“一个人不但爱他的宗族,并且要‘推己及人’,将这个‘爱’推广到他的宗族以外的人”。从孔子“爱人”的两个意义来看,孔子的“爱人”首先具有不可避免的阶级性。不管是他主张的“节用而爱人”、还是作为“仁”的基本内核的“孝弟”,孔子的意愿是要“施于有政”的,是要人不好犯上,不好作乱,达到“民德归厚”的礼治,那么所谓的“泛爱众而亲仁”便是很难达到了,充其量只能做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已。
但我们亦应看到,孔子是重视人的独立意志和人格的。例如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说明孔子称赞“直”的品质。孔子还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明他是重视有情感欲望的具体的人的。另外,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我们也可看到他的“爱人”思想。孔子说管仲不俭,不知礼,似乎是不“仁”的,但孔子却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可见孔子认为有益于大众的事情就是仁德。
二、吾道一以贯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吾道”就是孔子自己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体系的必然是他的核心。
孔子自己尝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给“忠恕”下了定义:“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这里的“忠”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冯友兰在《论孔丘》中认为:“人”是与“己”相对的“别人”。在“仁”的这个意义下,“仁”要求人以人的资格,承认于“己”之外,还有与己相对的别人。“忠恕之道”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为“仁”之方。《说文解字》云:“仁,亲也;从人,二。”《中庸》云:“仁者,人也。”《论语》中也有许多关于人、己对称的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修己安人”,要使人、己的关系处得好,必须实行“忠恕之道”,这是行“仁”的方法,也是“仁”的具体内容。正如孔子所希望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那样,搞好了人际关系,使人们各得其所,也就是安定了社会秩序,也就是“仁人”的行为了。
三、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礼”和“仁”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礼”是外在的行为准则,“仁”是内在的精神状态。“礼”必须以“仁”为思想基础,否则就流于形式,徒具空文,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仁”必须以“礼”为客观标准,相爱要有个节制,否则便乱了伦次,所谓“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是维护周礼的,《论语·阳货》有一章记载宰我与孔子关于“三年丧期”的讨论,宰我欲将三年改为一年,孔子认为宰我不“仁”。也就是在这些地方,孔子思想的阶级性表现的很清楚。
总而言之,孔子所说的“爱人”虽然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但孔子重视人的性命,重视人的具体人格和感情欲望,将有益于大众的事情看作是仁德,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忠恕之道”与“克己复礼”也就是要人的内在思想状态与外在行为标准相符合。孔子认为,做到这种地步便是“仁”了。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219.
[2]冯友兰.论孔子关于“仁”的思想[J].哲学研究,1961,(5):5-10.
[3]匡亚明.对孔子进行再研究和再评价[A].孔子评传[M].济南:齐鲁书社,1985:2-4.
[4]冯友兰.论孔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28-32.
[5]庞朴.孔子思想的再评价[N].光明日报,1978-8-1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