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从《道德经》中“水”的品性论立身处世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9 17:0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奕男
分享到:

 

  [摘要]《道德经》中质朴、无欲、谦退等思想无不体现在“水”的品性和精神上,因此老子以“水”载“道”,让他所言之“道”更加具体化。《道德经》对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包容处下、柔弱胜刚强等品性的细致描述,并从中发掘或引申出一些有益的道理或原则。启发人们以水为镜,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水性和人性在此得到最完美的契合,从而论述了老子对人生价值哲学的追求。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理想的立身处世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道德经》;水性善利;处下;立身处世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1-216-1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多次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水”的概念。在老子的眼中,“水”是集中了“善利万物而不争”、“包容谦下”、“柔弱胜刚强”等美德于一身的形象。同时老子认为人的最高境界是应该具备水的所有善性,水性和人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

  一、《道德经》中“水”的品性

  在老子眼中,水具有赐予万物以利益而不争的无私德行;不断地汇聚,藏垢纳污无所不容,包容世间万物;处卑下地位而不亢,始终如一勇往直前;水又是至柔的,但柔中有刚,而且是至刚,这些品性都最接近于“道”。

  (一)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写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水这个物质条件,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各个时代的人都“缘水而居”。水滋养了世间万物,并能做到与万物和谐相处。从不居功自傲,不与万物争夺任何利益,也不需要万物的感恩戴德。只是谦逊地无声无息地穿行于万物之间,于寂然无语中使万物受惠。

  (二)包容谦下。老子曾以江海为喻,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十六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也。”(《道德经·第三十二章》)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处于低于百川的卑下之地。老子认为百川最终都能汇归于江海,是因为水处下停留于低洼之地,低洼之处是人们所厌恶的,而水能够主动地趋向并且安身于此,处众人所不欲之地。老子通过对江海吸收和融会千川百谷的事实,说明了“水唯能下方成海,唯能容方成其大。”只有谦下包容才能获得万物的拥戴,成为一切溪流的归宿。

  (三)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四十三章》)在老子看来,水性至柔,表面上是柔弱渺小的,它遇石则绕,遇堤则停,任何力量很轻易就可以对它施加影响,永远都只是谦卑地顺势而为。但它又能在瞬息之间以排山倒海之势吞没农田房舍摧毁堤坝,将山川冲为平地,冲毁道路桥梁,纵是再坚强的物体也阻挡不了它力量的爆发。这里老子所谓的“柔弱”,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其中包含有无比坚韧不拔的性格。水是天下最柔弱的行为者,同时也是行遍天下,无孔不入,无所不克的最坚强者。

  二、水性和人性的完美统一——立身处世之道

  在老子看来,立身处世应像水一样有利于他人而安于谦下,甘于处后,内心应像水一样容纳百川,深沉渊默,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永不妥协。只有这样才能“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切生命都依赖水而生存,水有情于万物,有恩于万物,有利于万物。但它从不自矜,不自夸,总是默默无闻地。人只有具备水的所有善性:只予不取、报怨以德、不争强好胜、争名夺利,乐于无私奉献,这样才能成就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才可以让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当你真诚友善地待人,就可以消除隔阂,争取到朋友,可以改善个人处境,在悠长的岁月中,以清白、正直、无私的进取精神追求高远的志向,走好平稳而又充实的人生之路,更好地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二)谦虚谨慎宽厚豁达。老子并不仅仅把谦虚谨慎看作是一种美德,他更觉得谦虚谨慎是一种有效的为人处事的方法。老子以江海为例论证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水如果没有“下”的约束,就会无形漫流而永远不会汇成江海。而作为人也应如此,不论是处于何时何地,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只有这样生活才不会迷失方向。善于识别他人的品行和才能是最明智的,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缺点,才是最聪明的人,只有“见贤思齐贤,见不贤而自省。”只有超越自我的樊篱,勇于并善于接纳和认可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才能够拥有一种清新、质朴、快乐的生活。

  (三)以屈求伸坚韧不拔。水,是一种至柔的物体,总是在无息的穿行中探询着属于自己的方向,但它遇到障碍物时,却能发挥百倍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展现其实是源于锲而不舍的恒心,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屈求伸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人的生命就应该如水一样,其所蓄有的势能越多,其所爆发的力量也就越大。只有做到进退自如,能屈能伸,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老子的处世哲学并不是消极的一味的忍让和迁就别人,它是一种更聪明、更智慧的学问,实际是在以屈求伸,坚韧不拔的过程中最终到达目的地。

  老子《道德经》中“水”的品性的娓娓道来,实际上论述了很多的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可以对我们全体社会成员完善自我心灵,提高道德境界,实现身心自由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社会、对人生、对个体生命有许多新的领悟。

  参考文献:

  [1]陈鼓应注译.老子今译今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7-25.

  [2]黄承贵,何应敏.水: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底蕴[J].江西社会科学,2003,(5).

  [3]张忆.老子白话今译[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47.

  [4]李耳.老子[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3:133-157.

  [5]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36.

  [6]李耳.老子[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3:3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