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由“醉者神全”看庄子的逍遥哲学(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20 15:3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鲲鹏
分享到:

 

  “心斋”之“斋”乃是通过各种努力终止主观上的一切认知感受等意志活动,最终达到“虚”的境界,而并非借助外在的某些东西去刻意的达到。庄子要“斋”也就是要戒,这里的“斋”并非祭祀之“斋”,而是“心斋”。是排除内心的一切私心杂念、偏驳成见,使自我心灵不再受到任何障碍和限制,从而向“大道”做到无限制的敞开。而并非像“醉者”一样只是暂时的。这种无限制的敞开,最终达到“虚”的境界,也就是“道”。

  二、“醉者神全”与“逍遥”的关联

  “要求自由是人的本质。”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构成人类活动的内在动因,自由作为理想。不仅成为人类活动的深层内因,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构成了人类全部活动的价值(意义)性基础,自由深刻的体现了人的本质,对自由的渴望,无疑是人类活动最强大、最内在、最持久的动力。庄子正是这样一位哲人,其思想中色彩最鲜明感人,最能深植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的内容便是他对自由的深切渴望和追求。

  在某种意义说,“庄子思想发源于对人的精神自由(逍遥)的追求。”“其哲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命)的超越,达到了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逍遥)。可以说庄子是‘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其实《庄子》首篇名曰《逍遥游》就有开宗明义之意图。所谓“逍遥”,就是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无待”的,是超越时空局限的,无条件的,绝对而又永恒的自由。但是庄子所追求的自由,不是外在的(物质)现实性的自由。而是内在的,心灵(精神)上的自由。这是因为,庄子把人不自由的原因——必然性的束缚,本质上归结为对心灵的束缚。在他看来,人之所以不自由,不是源自于外,而是源自于内,源自于个体心灵的自我束缚。即心存“桎梏”,怀有心结的结果。所以,个体生命的自由,不能靠对外在的必然性规律的积极认识,支配和改造而获得。而应充分意识到必然的不可抗拒性。从而对之采取不执的态度,亦即在心灵(精神)上对现实存在的必然性予以超越。因此,庄子所谓的“解其桎梏”乃心灵的自我解脱,其自由也只能是心灵(精神)上的自由。

  庄子的逍遥哲学是从“有待”到“无待”的一个渐进过程,其中关于“有待”有很多种方式,大部分是“技术性”的,而只有一种方式不涉及“技术性”,那就是“饮酒”。同时,“醉者神全”体现出一种个人追求自由的层次递进的过程,进而最终超越主观和客观的相对,而达到一种剥落现象本体的绝对自由境界。

  正是基于对自由的深度理解和热切渴望,《庄子》全书布满了种种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理想人格形象。这些理想人格形象充分体现了庄子所追求的绝对自由。显然,庄子的逍遥思想是一种理想的主观与客观无任何对立或矛盾的个人的自由自在的存在,一种一切感性存在皆被升华为“道通为一”的理性观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哲学智慧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是我们忘却本来属于每个人的沉思与反省,黑格尔认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一种存在”,“酒”的出现并不都是酗酒、耍酒疯坏的结果,其中必定有文化现象与哲学智慧存在着,因此庄子的逍遥哲学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也许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中“酿”了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 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 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 白本松,王利锁.逍遥之祖——<庄子>与中国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