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精神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20 15:4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小娟
分享到:

 

  【摘 要】社会矛盾加剧的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出现价值追求的紊乱,归根到底都要从精神理念去探究。首先,从精神力量的根源和内涵,理解精神力量即意识能动的反作用;其次,精神的失落与误区的表现;最后,精神的失落与误区的思考,从中理解只有保持正确的精神力量,才能减少社会发展中的阻力。

  【关键词】精神力量;误区;思考

  一、精神力量的根源和内涵

  精神属于意识的范畴,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精神一旦被人接受和内化,就会产生一种能量,通常我们将它称作精神力量和精神动力。精神本来就是一种无形的意识和观念,它怎么会产生力量?它的力量又如何而来呢?要认识精神力量的作用,首先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考察,一是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认识到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二是要充分认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能产生的巨大作用。

  (一)精神力量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而且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大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它本身并不能发挥任何作用,而只有通过人去发挥作用。精神只有变成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境界觉悟才能在这个人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发挥精神力量的实质即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分为二的,凡属错误、落后的主观能动性,便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反之,凡属正确、进步的主观能动性,便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积极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注意批判和克服那种错误、消极的主观能动性,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精神力量的内涵

  精神力量就是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从事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这一界定,力图对精神力量的内涵加以概括:一是精神动力是精神因素对人的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推动力量;二是精神因素只有成为一定的人的头脑的精神因素,才能成为推动人的活动的动力;三是推动人的活动的物质因素也要通过人的头脑才能成为人的实际动力;四是精神动力是精神因素对人的一切活动产生的推动作用。精神力量的内涵的四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根本上讲,精神力量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

  二、精神的失落与误区

  当前,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必须看到,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给人们的理想信念带来冲击,使人们思想困惑甚至出现了信念危机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种种认识误区等。

  (一)信念危机

  当前,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产生了理想信念危机,失去了精神支柱他们还以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和挫折为理由,主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已经失去了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有些人价值取向扭曲,思想消极,关注个人的事多了,追求享受多了,艰苦奋斗少了,甚至年青人对某些“明星档案”了如指掌,但对雷锋这个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名字却非常陌生,雷锋精神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种种认识误区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然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诸如传统的偏见、认识的滞后,体制的不协调等等,都会导致一些人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出现了种种观点。例如,关于“全面私有论、两极分化论、腐败必然论、拜金主义论和道德无用论”等价值观念,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增强精神力量的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呢?出现种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误区呢?既然精神力量对我们有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它呢?在新形势下,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精神力量的巨大能动作用,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理想和信念,是精神力量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时刻要强调和培育这种精神支柱,如果失去无论其物质怎样发达,也会失去凝聚力,它所构建的物质体系也会坍塌。

  第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做到任何时候、情况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奋斗精神不懈怠,满怀信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将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三,要以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中国既定发展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 毛泽东选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