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翻身”
【内容摘要】翻身是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一项独特的传统技艺形式,也是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运用范围广、技巧性强、变化多样、种类繁多,表现性极其丰富。如踏步翻身、点翻身、串翻身、大蟒翻身、吸腿翻身等。要想跳出唯美的中国古典舞蹈,翻身的训练必不可少。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对这一技术有详细的了解,并且要把握这一技术技巧的重点与难点,为中国古典舞蹈舞出最美的东方神韵奠定充足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翻身 技术技巧
技术技巧是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典舞中的技术技巧有着极强的训练性和极其丰富的表现性。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体系是,以借鉴戏曲舞蹈为基础,融合中国武术的动态和动势,同时吸收了西方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成功经验,综合而形成的一个既有民族特色又有训练功能的动态体系。这一体系之下有着独特的舞蹈技艺、严谨的训练步骤以及规范化的审美特点。而翻身类技术技巧则是其中不容小觑的重要内容。
一、翻身的来源探究
中国古典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历史渊源,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独具艺术性和民族风格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从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渊源来看,这种具有继承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态技艺表演手段,在中国古典舞的重建和发展中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甚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继续发展。
(一)戏曲中的翻身
可以说戏曲舞蹈中的翻身动作是中国古典舞翻身动作的前身,中国古典舞翻身动作是对戏曲舞蹈翻身动作的继承与发展,在戏曲中的翻身动作十分丰富,形象内涵也各有特色,“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的造型表现力及形式美也各有不同,相对应的人物角色也拥有特定的翻身动作。比如“掖腿翻身”“踢腿翻身”经常出现在刀马旦、武旦和花旦的动作里。“掏腿翻身”是“武生”“刀马旦”“武净”及“靠把老生”必备的“行当功”。①
在京剧中起霸、走边等,运用翻身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人物性格,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如慢的连绵不断的翻身,表现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快速的翻身,表现干净利索或轻快俏皮;急速有力的翻身,则表现英武刚健。翻身动作在戏曲片段中主要承担情景、情绪表达的作用,而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传承于戏曲翻身,从古典审美的角度出发将其得以发展与创新。
(二)武术中的翻身
除了来自戏曲中的翻身之外,在中国传统武术中,也给古典舞蹈中的翻身提供了相应的灵感和依据。来自武术套路里的“翻腰”其实就是一种武术式的翻身,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
翻腰:预备姿势,右歇步双摆掌
动作说明:上体前俯,沿纵轴向左翻转一周;同时两臂先左后右依次抡绕成左歇步双摆掌。
要点:上体必须沿纵轴翻转,快而有力,两臂要抡成立圆。
教法提示:
(1)先保持一定高度做左右翻转练习。
(2)先放慢教学,让学生体会翻转的感觉及双臂抡绕的路线,然后再加快速度。②
翻腰也有着极强的韵律美,先静后动。在刚性的武术中,用腰的柔韧使中国武术刚柔并济。而这些都给中国的古典舞中的翻身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可以说,古典舞的翻身就是融合了戏曲中的翻身与武术中的翻腰,结合古典舞自身特点,为诉求艺术美感应运而生的。
二、中国古典舞中对翻身的借鉴与发展
(一)舞蹈翻身的审美特点及技法分类
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是一项得天独厚的技术技巧,立圆的动态和相应的手臂连接动作的完美配合。拧俯仰动态姿势无缝隙的衔接,收与放、顿与展之间的鲜明对比表演,赋予这种技术技巧动作以生动的韵律感和层次感。
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来源于戏曲和武术,区别于芭蕾。芭蕾舞强调“开”“绷”“直”以及延伸、拉长。古典舞强调“拧”“倾”“圆”“曲”的审美特点,而这四个特点,在翻身动作中得以完全体现。立圆的线条、曲线的身体、倾斜的动感、拧转腰劲。从动态和形态上都具有古典舞所独有的审美风格。
中国古典舞中翻身类技术技巧种类繁多,主要以手部的配合或重心的不同来区别,但在腰部的能力和特点上是共同的。
1.手主要有两种类型:“敞开”和“刺”
“敞开”就是翻身时手臂打开,要像车轮一般。“刺”就是翻身时手和臂要像利剑急驰出去一样,整个身体成长形状。
2.脚下的变化主要有双脚重心翻身,单脚重心翻身和移动重心的翻身三种
(1)双脚重心以踏步翻身为基础,以踏步半蹲俯身90度的准备姿态,头顶对前方,手臂山膀按掌位,以髋关节为轴心,腰为力点,手臂打开双山膀走立圆轨迹,进过侧腰、后腰、俯身、双脚脚掌、脚后跟交替碾动的过程,完成身体与地面平行的翻转动作,他们的发展是跳踏步翻身、矮翻身等。
(2)单脚重心以点翻身为基础,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动作腿经吸腿向支撑腿外侧点步,支撑腿做半脚掌的碾动,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它的发展是吸腿翻身、跨腿翻身、盖腿翻身等等。③
(3)串翻身则是移动重心的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双腿屈膝、做交替点踏步,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走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可以原地或行进完成。④
以上所有翻身的特点和运动轨迹都在于腰部的能力,这是做好一切翻身的基础,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