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翻身”(2)
(二)舞蹈中翻身的运用
在舞蹈剧目表现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衔接动作决定着舞蹈的细节。翻身是一个很好的衔接动作,如剧目《再别康桥》中,男演员用一套复合类的翻身技巧的衔接给观众带来十分流畅的视觉效果,给人印象深刻。
不仅如此,翻身动作还具有情感表达功能,当在剧目中人物性格塑造或剧目情节需要情感表达时,那么翻身动作的表情性就是成为表达形象或情绪的有力途径。“轻”“慢”“柔”的翻身可以表达人物情绪舒缓或悲切等,“稳”“块”类型的翻身可以表达人物高兴或着急的情绪。如剧目《大师哥小师妹》女演员开场的点翻身接吸腿翻身和中间的一圈串翻身,充分体现了小师妹武艺精湛,天真活泼的性格。
翻身还具有烘托气氛的功能,当舞蹈剧目跳脱出故事情节的拘束,舞者的内心感情需要途径外化为具体时,技术技巧的运用,就能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情感,使大家在审美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如舞蹈《扇舞丹青》中身韵与技巧相融合,连接巧妙,虽然剧目本身没有要表达的具体剧情,却有要表达的主旨意境,需要独特的技术技巧来烘托出这种意境所需要的氛围。
由此可见,翻身可以根据舞蹈作品需要人物个性、场景气氛提供不同类型的情感表达功能,去满足创作需要的表情状态。由于翻身在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观赏性也非常高。正因如此,翻身也是很多编导在创作和编排舞蹈时最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技巧。纵观中国古典舞女子剧目,甚至包括一些民族民间舞蹈剧目都会或多或少的应用到翻身这一技巧,最近几年的少数男子剧目中,翻身技巧也开始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而且这种应用趋势仍在不断加强中。
四、中国古典舞翻身训练步骤及要点解析
(一)翻身开“法”前的辅助性训练体系
翻身的科学性,在于训练步骤上的正确分解动律训练,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融合与发展,在开发之前的辅助性训练,是翻身能够完美展示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对于腰的训练性
中国古典舞尤其是翻身动作对于腰部能力有着十分高的要求,内容也十分丰富。所以掌握腰部在前倾状态下的稳定翻转是控制和掌握翻身训练的主要部位,腰部的训练并不单单指我们常说的“中腰”训练,其范围更加的宽泛。除了中腰,还包括上腰和下腰的训练。上腰是指胸腰,主要包括肩关节和膀跟,这一节训练中的开幅度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古典舞的女演员。中节则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腰部——胸部以下,胯部以上。对于这一节的训练更是重中之重。初期训练中除了柔韧性之外,腰背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应该注重拧腰、背翘和旁提的训练,同时相应的下、耗、甩的训练也不容忽视。下节主要是指大腿根、胯根这一节,对于这一节的训练应该注重“板腰”能力的加强。因此,训练过程中对于腰部的训练是基础练习中必不可缺的,尤其是翻身这一注重腰部表演的技法技巧。
2.翻身开“法”步骤
首先,翻身的基础性训练上,一开始要注重理论的讲述。将翻身的要领、要求、特点、步骤和环节在理论上给学生讲述清楚。通过直观示范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动作的真谛和内涵。然后,便是分解式动作的练习。因为翻身动作都是一气呵成的连贯性动作,其发力不像是旋转的发力只有一次,翻身的发力是连续性的,所以像这种连续性强的翻身在翻的过程中我们要思维清晰,翻身的规格要清楚,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准确地完成各种翻身动作。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讲解和示范的结合,同时将一个连贯动作分解为几个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的小动作和慢动作。在翻身的运动轨迹前、旁、后、旁、前腰的不同舞姿下进行“摆”与“控”的训练,让学生清楚翻身的运动轨迹,使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把握。将一个正确而优雅的翻身通过反复的基础训练,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不断的基础实践和训练从基础翻身中不断加强翻身动作的难度。
翻身除了腰部的正确翻转以外,手姿的方位是体现各类翻身特点的重要部位,所以手的训练必须与腰部训练合为一体,我们称之为协调(这其中还包括腰以下的胯、腿、膝、脚、步伐的共同配合)。在肢体语言的教学和训练中,协调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尤其是技术技巧没有协调性很难完成,即使完成也会缺乏相应的美感。只有做到上下肢的统一和协调,才能使整个舞蹈动作更加圆润、流畅。而翻身的动作轴在人体中段。对于上下身的协调训练也是翻身动作训练的一个重点。
(二)翻身中“轴”的把握
首先,轴是翻身动作的中心点。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轴”的把握和训练。翻身中的轴往往和传统意义上的垂直轴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训练中更要根据不同的翻身动作做好相应把握。其次,要注意的是,翻身转动的轴一般集中在腰部或胯部,这是翻身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过程中只要翻身动作启动就一定要保持身体中段的固定,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连续性的翻身技术技巧中应对自如。
结语
中国古典舞翻身动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舞蹈翻身的继承和创新。在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使现在的古典舞翻身更适应于中国古典舞剧目的需要。
翻身作为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技巧训练内容和剧目的表现手段,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好地展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性。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翻身的结构、形式的发展非常丰富。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合理、科学的体系进行训练,只有规范性的训练才能体现技术技巧的科学性,只有用科学性的方法才能体现技术技巧的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理就在于此。翻身动作不但在舞蹈作品中运用,还能将舞蹈剧目中的人物形象、剧情更贴切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风格表现出来,不再拘谨于戏曲翻身的条框中,完全融入进了舞蹈的内容里。随着时间的前进中国古典舞翻身动作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精妙。
注释:
①郭梅.图说中国戏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178.
②候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26.
③北京舞蹈学校古典舞教研组.中国古典舞教学法[M].北京:北京舞蹈学校资料室,1960:102.
④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6.
参考文献:
[1]吕艺生.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