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高校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30 15:2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周曙光
分享到:

 

  【摘 要】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外部因素,管理环境的变化是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内在动力。从实践效果来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制约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文章结合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从预算环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监督、预算绩效评价、决算管理等环节,提出探讨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预算管理; 财务制度;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3-0124-03

  一、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外部因素: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从2000年开始,公共财政体制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非税收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陆续实施。高校预算管理作为公共财政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同步改革与优化,重视财政改革的导向作用,使高校预算管理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相衔接。改进与创新预算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为财政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参数。

  (二)内部因素:高校内部管理环境的变化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经济活动多样化的局面逐步形成,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越来越复杂。高校管理环境的变化,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高校预算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1.经费来源多元化

  政府是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由于财政资金的稀缺性,高等教育确立了政府和学生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即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以学生缴纳费用为辅,接受社会捐赠、助学基金为补偿的多聚道经费投入机制。由此,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其中:财政拨款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是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科研经费、社会捐赠、助学基金以及其他资金收入是高等教育经费的有益补充。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2.经济活动多样化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大任务。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逐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渡,高校不再仅仅局限于从事于教学、科研活动,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例如:设立校办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出租出借活动频繁;扩展学校规模,加大新校区建设;向银行举债筹措资金,且金额较大等。高校经济活动的多样化,要求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二、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1994年《预算法》颁布以来,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受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高校管理制度的制约,高校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缺少有效的宣传,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的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预算只是在走形式。广大教职工甚至领导干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只是简单地“分钱”,导致财权与事权没有形成有机结合。此外,教学部门、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被动地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不利于调动理财的积极性。

  (二)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

  预算编制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覆盖面广,需要校内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由于财务人员只是临时参与预算编制,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基础数据准确性较差,预算项目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往往造成项目规划与资金供求相脱节,导致预算缺乏全局性、持续性和长期性,使得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高校预算编制普遍采用增量预算法,这种方法主要以上年度的实际支出为基数,采取“基数+增长”的方法编制。虽然增量预算法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但由于基数本身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容易形成刚性支出,“滚雪球”式的预算项目金额逐年增大,固化了资金的分配格局,不利于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导致各部门缺乏增收节支的积极性,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下降。

  (四)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

  预算方案一经批准,就具有权威性。然而,由于高校缺乏完善的预算控制系统,预算执行随意性大,预算项目追加和调整频繁,经费执行偏离预定轨道,存在“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现象,加剧资金供给矛盾,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例如,在预算执行中频繁调整预算,甚至有些项目先支出、后立项,然后再追加预算,使得资金流向与预算控制脱节,削弱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五)缺乏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强调的是责任和效率。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只注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环节,忽视了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理论上讲,预算项目在实施之后,应当评价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也没有实施应有的奖惩措施,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三、《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关于预算管理的规定

  2012年12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以下简称《制度》),《制度》中关于预算管理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预算管理办法

  预算管理办法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具有指导性。《制度》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该办法遵循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基本要求,并结合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不仅适应了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还满足了高校预算管理的要求。

  (二)完善预算编制、审批和调整程序

  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规范调整程序,使各个预算管理的环节都有章可循。《制度》完善了预算编制、审批和调整程序,例如:预算方案由学校财务部门提出,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审议通过后,才能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最后报财政部门审批;如果预算方案有较大调整,应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

  (三)增加决算管理的内容

  决算是预算结果的反映,为促进预算管理绩效化,需要加强决算管理工作,形成预算与决算的互动机制。《制度》对决算管理进行了规范,要求高等学校编制年度决算,并及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审批;加强对决算数据的审核与分析,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此外,为便于决算分析,《制度》完善了四个方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其中预算管理指标包括预算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