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元代官方传播探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22 16:3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婷婷
分享到:

 

  相对于民间传播而言,官方传播是统治者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向被统治者传达军事信息、行政命令、法律制度、皇家功绩、文化知识等内容,以便巩固统治,安定社会。

  元朝时期,蒙、汉制度杂糅,民族矛盾复杂。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其官方传播也有着与其它朝代不同的特征。下面主要从传播机构、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几方面加以论述。

  中书省为元代官方传播主要机构

  元朝沿袭金制,行政、军事与监察三权分立,皇帝总揽大权。中书省是元代最高行政机关,同时也是元代官方传播的主要机构与枢纽。中书省内设管勾一职,“掌出纳四方移缄滕启拆之事”。朝廷政事消息都汇集于中书省,上闻于最高统治者,下达于地方。

  元代行省制度是我国地方政制的重大变革,促进了官方传播的发展:首先,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信息传播与流通,促进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其次,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中的官方传播,也有利于地方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传播官方信息;再次,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的制度,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保证了官方信息传播的一致性与信息的认可度;最后,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积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谎报或不报信息、不听从上级指令的可能性。

  驿站和急递铺构成元代官方传播的发达网络

  元代的驿传系统十分发达,为官方信息的传播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同时,专设了“急递铺”作为官方传播网络的补充。

  1.驿站构成元代官方传播主要网络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随着蒙古各部的统一,军事封建势力的形成,蒙古国对外联系的加强,作为传递军情和军需物资的驿站就逐步建立起来。元代驿站规模大,分布地区广,与政治、经济联系密切,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据至顺二年(1331)成书的《经世大典》记载,当时全国驿站总数已达1500多处(尚不包括西北诸汗国的驿站在内)。驿站“星罗棋布,脉络相通”,使公文通知“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元代官方传播形成一个庞大稠密的信息网络,驿站使官方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顺畅。这不仅促进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急递铺是元代官方传播网络的重要补充

  元朝设急递铺(急递馆),每10里或15里设一铺,全国大约有2万处,专递紧急公文,相当于今天的机要交通站。

  不同的官方信息带有不同的传播符号,如“所递公文,均要装袋封记,挂不同颜色木牌,作缓急标记。有黄漆青字牌、黑漆白字牌、黑漆赤字牌等之分。如为指定专人递送,则给递送者发牌符。凡皇帝派遣者付与长形的虎头金牌,上铸蒙古文。如为军务公文而受遣者,则发给贺牌,又称贺符,为铁质,上也铸有蒙古文,分金、银字两种,持金字牌者为朝廷所遣,持银字牌者为蒙古诸王或军政长官所遣。”

  急递铺促进了元代官方信息的传播,加强了汉蒙文化的融合,也进一步巩固了元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说,急递铺所采用的传递方式是中国古代官方传播方式的典型,明清等朝公文投递也沿用了元代这一方式。

  军事、政治、法律信息为元代官方传播的主要内容

  建立元朝的蒙古族,竭力维护自身的贵族特权,加强对庞大的汉族的统治,军事信息、政治信息、法律信息成为其官方传播的主要内容。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