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个人化:体现在微博中身份的分离(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06 16:3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葛贞
分享到:

 

  通过微博关注,我们给自己进行了分类,建立了某种关系,从而产生安全感。例如韩寒代表了我国目前个人化、以实现自我理想和价值为目标的那些人。选择关注作家韩寒的微博粉丝们,至少对他是理解并认同的。我们知道韩寒高中没毕业,活在现有体制之外,凭借写书和赛车养活自己,同时还办杂志、当歌手、拍电影、广告等。这是一种独立、自主、自由、多元的个人化,依赖众多社会机构,自我负责的个人化。他说,“在这个时代,梦想同样可以是头上星空、心中律令,同样可以与占有的社会资源无关,你与我可以平等地拥有”[5]。微博关注、提及创造了多元的、超越时空束缚的“在一起”,我们在虚拟环境中展示有关身份的认定,寻找角色,沉浸其中。如果不上微博,我们如何知道远方的亲友发生了什么?

  亚当·乔伊斯在《网络行为心理学》中,将在线生活当作一种可以用来发展个体期望的个性或表达真实自我的工具,认为互联网是很好的角色扮演的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建构适当身份的“工场”。麦肯纳和巴格研究了那些被边缘化而且身份并不明显的人们(相对于惹人注意的身份,如口吃或者超重)对新闻组的参与程度。他们预测,参与(而不是观望)新闻组将提高被边缘化的身份对当事人的重要性,并由此提高自我接受水平,降低社会疏远感和隔离感[6]。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局限于那些距离比较近的人群,与有共同兴趣和相互认同的人建立社会关系且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这种在虚拟环境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即使在脱机状态下也不会改变。一种阶层一旦形成,就会有相对稳定下来,使用者就会按照本阶层的特性来进行社会交往,表明自己的身份,保持与本阶层的联系,与其他阶层的区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关系相对稳定,但也容易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破裂。

  当然,不同群体或阶层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情况。一个人往往在多个微博上拥有账号,尤其是一些社会知名人士。这样,一条信息同时发送到不同的微博,扩大了传播范围,强化了相互影响。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了“时尚”的概念,认为时尚总是具有阶级性,他们一方面通过时尚维持同一社会圈子与阶级内的权力,同时培养与外部的差异性。而外部人为了消除差异,就复制和模仿上层阶级的消费模式[7]。因此,在网络上,阶层之间的差距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微博已经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发言平台。一个具有较高社会威望的博主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一呼百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热点事件的发展和走向。网络使他们的思想见解跨越了狭隘的地域空间和群体阶层,以专业、平民或是极端的立场介入社会。

  此外,微博对私人领域的过度公开,也可能使得属于私人情境下的信息成为社会公开环境下的信息,导致当事人承受不该承受的压力。利用微博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时出现。在非理性情绪的影响和感染下,很容易使某些极端化的言论占上风,成为负面舆论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在当前网络管理滞后,网民素质有待提高的前提下,微博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带来这样一些潜在的危险。由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增多和利益分化,微博也成为社会消极不满情绪的发泄地,焦虑、质疑、迷茫等情绪在微博上较为普遍,对微博健康环境的营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体现在微博中身份的分离是有深刻的现实原因。网络社会主体身份边界模糊,打破了人际交往的空间场域,信息传播技术变革及其由此派生的多元互动工具,为网络社会营造出全新的生活图式,也为网络环境的多元化带来了新的空间。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对人的影响,网络的互动空间满足和提供了这种可能性,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凸显了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马杰伟,张潇潇.媒体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 微博营销[EB/OL].http://baike.baidu.com.

  3 (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著.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Castells.M.,Communication power,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5 选韩寒当市长[J].新世纪周刊,2009(38).

  6 (英)亚当·乔伊斯著.任衍具等译.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 李茜.论消费文化与社会分层[J].中国商界,2010(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