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调音师》主人公阿德里安的人物解读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8 17:0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白雪
分享到:

 

  [摘 要] 2010年法国上映的Olivier Treiner导演的微电影《调音师》一经播出备受争议,主人公阿德里安“到底有没有死”成为最热话题。本文力图从影片的倒装叙事出发,探讨《调音师》中主人公阿德里安最终结局的争议、“死亡”的分析、人物的悲剧性对现实的观照。通过对人物的解读,体现人物肉体存活,心灵陷入盲区的境地,揭示《调音师》要带给观众更多的是对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拷问。

  [关键词] 《调音师》;阿德里安;心灵盲点

  近年来微电影以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及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逐渐走入观众的视野,其中不乏技术拙劣哗众取宠之作,也有不少震撼人心的佳品。2010年法国推出Olivier Treiner导演的微电影《调音师》,被评为“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影片精湛绝伦的影视艺术博得了众多观众的好评,无论是从电影艺术角度还是从受众喜爱的程度上来看,该片堪当微电影界的一部佳作。2011年微电影《调音师》荣获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电影从开始到结束仅有14分钟,但是它留给人们的震撼绝非14分钟,可以说,通过这短短的14分钟揭示了人们生活中的群像。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为阿德里安的青年,他在钢琴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天才”,但是他在期待已久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由于怯场,没能弹奏钢琴,输掉了比赛。为了生存假扮盲人,做起了盲人调音师。他沉溺于盲人的世界,窥探着正常人无法看到的世界。在一次上门调音中,他闯进了杀人凶手的家中,最终在被没被杀死这样的开放式结局中,影片结束。

  一、《调音师》结局的争议点

  影片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头接尾构成了一种循环。随着和缓的音乐以及主人公阿德里安的自白,我们走进影片。一架略显老旧的钢琴,半裸的青年端坐在钢琴前面弹奏着和缓美妙的乐曲,他后面站着一个看不清脸的神秘人物,旁边沙发上斜坐着的老人死一般沉寂。这样的画面构成了电影的开端也是他的结局。阿里德安苍白的语言述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和缓的音乐,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听觉效果。完美的视听感,让观众屏息凝神,随着镜头的转换影片拉开序幕,伴随片名“调音师”的浮现,那一声“咔嚓”让观众产生诸多疑问。带着这莫名而来的声音又再次深入到影片的进展中去。我们说电影的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不但能进行艺术叙述,艺术的表现和再表现,创作艺术形象,而且本身就具有审美性,并且在这里音乐伴随影片始末,在电影中起到了辅助倒装叙事的作用。十几分钟的视听盛宴,回头再次体味这“咔嚓”声,是枪声、还是门反锁的声音?由这个声音引发的关于主人公阿德里安的结局是否死亡的争论,从影片上映到目前为止众说纷纭。这是全片的一个大悬念,但这仅仅是停留在表层的悬念,更为深入地挖掘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现代年轻人身上都有阿德里安的影子。

  二、戴上“面具”的阿德里安

  阿德里安在钢琴比赛中失败了,他在开场的自白中说“我很少在公众面前表演,除非是特殊的场合或观众”,暗示着他比赛的失败,他很少在众人面前表演,面对比赛场上众多的观众,当然是无法正常进行演奏,也暗示着他在影片开场中表演的场合和所面对的观众的特殊性,给观众留下悬念。阿德里安15年如一日地辛勤只为在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实现自己的天才梦,满头汗水,手指颤动不已的阿德里安用无声结束了自己15年的辛勤,他的胆怯换来的是女友的摔门而去,守着一堆散落的药瓶,凝视着一条游在小小鱼缸里的小金鱼。影片场面的渲染,诉说着他比赛失败的惨烈。那么,他从失败中站起来了吗?影片给我们的直觉感官是他走出了失败的阴影做起了钢琴调音师,而且是盲人调音师。选择与钢琴息息相关的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使得阿德里安具有双重优势,一方面,阿德里安对于钢琴的熟悉,使得他具备调音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调音师注重的是听觉,而盲人往往是对声音最为敏感的一类人群。阿德里安在这部影片中同另一部影片《黑天鹅》里面的女舞蹈演员不一样,他并没有走向艺术的最高境界,他不属于卡夫卡笔下饥饿艺术家的类型,他只是以艺术为媒介需要获得某种肯定,他并不具备抛弃一切的魄力。

  阿德里安的老板在莫名多的预定“盲人调音师”调音后感到惊讶和不安,主动找到阿德里安谈话。阿德里安说服老板自己做盲人调音师不会出现问题时,镜头多次在他与老板的谈话场景和他在顾客家中调音的场面互相更替,这里以时间写空间,内外视点交替来表现人物形象,当下他们的谈话时间没有改变,而随着阿德里安的叙述,不断更替着不同的空间场景。阿德里安以此自我催眠,也对他人进行催眠,营造了他战胜失败重新回到生活中的假象。遮蔽了自己心灵的窗口(眼睛),戴上了与世人隔绝、与这个陌生的世界周旋的假面具,做起了自己想象中的自己。充当盲人为客户服务时:老人喂他喝水,男人无所顾忌地在他面前换裤子,女人会在他面前跳舞,甚至到了影片的最后他还在不断地强调“我是瞎子”。他以自己伪装的盲人身份享受着正常人无法享受到的一切,在不断的假想中,他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了假想中的人物,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临近死亡的悲剧。这也正符合拉康的“镜像理论”,“镜像理论”的主要出发点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和小他者伪先行性论。拉康的先行性,就是一个不是我的他物事先强占了我的位置,使我无意识地认同于他,并将这个他物作为真正的自己加以认同。阿德里安把装瞎之后的自己当成了一个不是自己的他物,强占了他原本自我的位置,使他无意识地认同于装瞎之后的自己,并将这个他物作为真正的自己在加以认同。他在自欺的过程中也进行着对他人的欺骗,逐渐失去真实的自己。他迷恋于伪造的他物对他的支配,沉浸在真正的自己就是盲人的假想中,人格不断分裂,心灵逐渐陷入盲区。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