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张以庆纪录片中编导意识的渗透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9 21:1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郭畅
分享到: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张以庆为代表的新一代独立纪录片导演涌现在中国纪录片的土地,这使得我国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有了重大变革。他们主张纪录片在记录历史、记录时代和关注社会的同时,融入导演主观意识的表现,这种拍摄思路和拍摄手法融合成一种新的纪录片的“艺术形式”。本文着重对纪录片导演张以庆的《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幼儿园》三部影片分析,详细解析这类纪录片从思想、音乐和情节等方面编导意识对纪录片的影响。

  [关键词] 张以庆;客观性;纪录片;纪录片的形式;主观;拍摄风格

  一、关于纪录片和纪录片编导

  (一)纪录片的性质

  纪录片是“对客观物质世界准确无误地再现”。(周兰:《纪录片——影像对历史的传播》,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2)是以真实生活作为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具有真实性,记录性和艺术性三个特征。作为一种满足观众心灵沟通和文化交流的传播形态,具有传递信息以及满足观众的求知欲的功能,所以对于观众来说节目信息的真实性会直接影响观感。就纪录片的创作而言,纪实性是纪录片最常见的创作特征。这在后来的逐渐发展的纪录片中被导演就“真实性”已经不完全等同于“纪实性”,这是导演为这样的纪录片赋予了另外一种“艺术美感”。

  (二)编导对纪录片的主导作用

  张以庆之所以创作现代叙事性纪录片更多地融入自己个人的主观色彩。笔者认为除了国内市场对于导演在纪录片创作方面的开放,是源于自我意识的加强;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纪录片的制作科技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就为纪录片导演从心理条件和环境方面都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张以庆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也是一位独立制片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在他身上奇妙地结合了。他的成名作《舟舟的世界》让世人看到了这样一种纪录片的开创;锋芒毕露的《英和白》展现孤独而压抑的情绪;到《幼儿园》收敛了锋芒,这是一部“超前的纪录片”。导演通过这些给观众表现了一个充满“现实的真实的世界”。他曾说过“纪录片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作者个人描述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这能让我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纪录片本身和整个社会的关系。

  二、纪录片制作中编导渗透主观意识的原因

  1.纪录片的拍摄内容决定影片的受众:影片的拍摄最终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张以庆通过不断积淀和自我完善,且不说纪录片是否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或是新颖的题材;不过影片能够传达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精湛的表现形式就已经赋予他的影片“拥有非常敏锐的直觉意识和略显孤独忧郁”的性格。

  2.纪录片导演自身需要效果的呈现:一旦纪录片导演需要表达自己的认知观念等主观情绪时,就需要借助虚构表意的手段来完成。“能言善辩,无上权威,这就是纪录片的特征,抛开动机,也是吸引纪录电影工作者的魅力所在,也是进行启发或者欺骗的根源。”(转引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电出版社,2001:21)所以他们在乘风破浪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并且这种新的尝试在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导演中出现。纪录片大师罗伯特·弗拉哈迪就一向认为影像应该有观赏价值。《北方那努克》不仅在镜头的设计上像故事片靠拢,并且有意加入了戏剧性和悬念的引入,“弗拉哈迪完全吸收了故事片的手法,把它运用在既非作家和导演所创作的,也不是演员所表演的题材上去,这样既保持了戏剧性场面感人的力量,又将其与真实的人物进行结合”。([美]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36)

  3.创作中客观纪实与主观意识的“新融合”艺术:德国电影导演埃·莱塞说:“世界上没有客观的电影,每一个影片制作者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纪录电影的制作者所要表现的是他所认为的真实,他所见所闻真实的以及他所感受的真实。确切地说所谓‘纪录电影’就是能够被电影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一种解说和感受。”(世界电影,1993年第三期)任何纪录片导演想要表达自身意识,而它又是虚无缥缈的在镜头中无法直接表现的,所以就需要寻找一个象征的载体来完成。格里尔逊认为,纪录影片不应是“观照自然的镜子”,被动、静止;而应该是“打造自然的锤子”,主动,活跃。这里所说的“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主要是采取戏剧化的手法对现实生活事件进行“搬演”。就像系列纪录片《故宫》中,很多场景的搬演是一种真实的还原一样。因此,不能在不假思索的“纪实”与简单的“搬演”中,淹没了影像自身具备的“表意能力”“造型能力”和“叙事能力”。纪录片是作者对现实观察的结果。摄影师通过摄录工具记录经过选择的现实生活形象,它们都肩负着拍摄者、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些情感的介入,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导演制作影片的观点和思维。缺少创作者情感投入和思想升华的纯粹记录是不能称之为纪录片的。所以在纪录片的创作中,导演的意识融入是重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由理性的构建并且带有责任感的进行纪录片非虚构的美学特质的表现。

  三、张以庆在纪录片中如何渗透个人意识

  张以庆的《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幼儿园》,笔者认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寻找心灵象征的典型之作。这是一段走向孤独心灵深处的历程,这里面包括对于未知和神秘的徘徊,又充满了要摆脱沉沦重塑自身的决心。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