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凤姐形象的变迁看京剧与电影的异同
[摘 要] 京剧《梅龙镇》中欢天喜地“求封”的李凤姐,到了电影《龙凤店》里却变得如此忧伤,由此可以看出京剧的生命力就在于泼辣、灵动的俗,而电影的魅力则在于营构一个完全放逐俗的梦的空间。不过,作为“白日梦”的电影其实是一个异托邦,异托邦封存了我们最纯美的梦想,我们通过电影来存放或者满足我们的超日常、反日常的幻想和体验,并从此安稳地生活在一向如此的世界中,轻轻松松地做一个俗人。
[关键词] “游龙戏凤”;京剧;电影
《坐宫》《武家坡》《梅龙镇》这些传统戏曲名段给了香港电影无穷的灵感和不竭的滋养,以致于香港电影需要不断地模拟和重复这些段落,从而表达自己的敬意,更表达自己试图在无数次仿写的过程中彰显出自身与母本之间不可混淆的差异的焦虑。仅以“游龙戏凤”①为例,香港电影就曾无数次地翻拍和改编过,著名的有1957年严俊执导的《游龙戏凤》,1968年唐煌执导的《游龙戏凤》,2002年刘镇伟执导的《天下无双》,2009年刘伟强执导的《游龙戏凤》,2010年钟澍佳执导的《龙凤店》,此外,2008年香港英皇参与投资的陈凯歌的《梅兰芳》,也设置了梅兰芳与孟小冬合演《梅龙镇》的片段。详尽论述传统戏曲之于香港电影的哺育和影响的焦虑,非本文的篇幅所能容纳,本文仅以《龙凤店》对于《梅龙镇》的改编为例,来探究京剧与电影这两种艺术体裁之间的巨大差别。
一
正德皇帝厌倦了后宫的庸脂俗粉,想寻得一些“铅华不御,妩媚天然的可儿尤物”,方“不负我风流天子一片好色的奇情雅趣”。因“久闻得山西水色佳丽,大同多产名姝”,正德便扮作军官模样,出巡大同。这晚,正德投宿梅龙镇,店主李龙恰好当夜值更,只留得俏丽、泼辣的妹妹凤姐看店。在这么一个“孤男寡女”的充满了暗示和无限可能的戏剧空间里,“军爷”与村姑一方出言挑逗,一方娇嗔回骂,一方明目张胆地利诱,一方则欲得寸进尺所以欲拒还迎,一种粗俗、越礼、肆无忌惮的世俗趣味由是生成。调情本是文艺创作极钟情的所在,没有什么雅俗的分野,不过,《梅龙镇》的调情自有别致之处——它不是“苏小妹三难情郎”那样的文人墨客式风雅,也不是全然恶俗的、赤裸裸的性爱索要,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贴近老百姓世俗生活的,甚至就是老百姓世俗生活本身的“俗”。这样的“俗”里既有军爷趾高气扬、屈尊降贵的派头,有锦衣玉食之人对于闲花野草的心痒难熬,也有村姑对于金钱、地位毫不掩饰的热衷,还有少女出自本能的娇羞。这样的“俗”之于文人趣味来说真是俗不可耐,甚至是令人惊骇的,却正是京剧的根本特点和立身之本——京剧传唱不衰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它唱出了我们一直讳言的生命之“俗”。
京剧的“俗”首先体现在题材选择上。京剧所表现的内容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神魔鬼怪、公案武侠和历史演义,就像田汉所总结的:在京剧剧目中,“据不完全统计最多的是三国戏,凡二十三种;其次是东周列国的戏二十一种;水浒戏二十种;北宋杨家将十八种;《三侠五义》十三种;《施公案》十三种;《征东》十二种;五代残唐十一种;……”②这些老百姓百听不厌的故事说的不外乎否极泰来、封妻荫子、勾心斗角和忠烈豪情之类的桥段,而所有这些桥段,大抵都在围绕着名利打转转。而《梅龙镇》更是毫无顾忌地满足了老百姓不可企及但又时时挂在心头的富贵梦。你看,就是一介民女嘛,可她就是能够巧遇皇上,顷刻间飞上枝头做了凤凰。在一男一女相互试探、迂回的过程中,贫贱的村姑以及村姑背后的编故事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有钱人的艳羡,更不回避自己也想成为有钱人的火辣辣的欲望。于是,李凤姐一见军爷“头上取下了飞龙帽,避尘珠照得满呐堂红”时,先是惊叹一声好宝贝,紧接着便大大方方、急急切切地跪倒“求封”:“听一言好似入梦境,真龙天子落房中。我这里向前忙跪定,尊声万岁把我封。”皇帝明知故问:“跪在为君面前作甚?”李凤姐老实不客气地作答:“前来求封。”皇帝当然不会放过调戏的机会:“你方才骂我是你家哥哥的大舅子。我是不封。”李凤姐反唇相讥,步步紧逼:“你封了我,我家哥哥是你的大舅子。”正德哪里买账:“哎呀,我越发的不封了。”你不封,我李凤姐自有激将的办法,反正你还没有吃到我这一口热豆腐:
李凤姐(白):当真不封?/正德帝(白):当真不封。/李凤姐(白):果然不封?/正德帝(白):果然不封。/李凤姐(白):好!不封就罢。/正德帝(白):且慢!我若不封,岂不羞坏了你这个丫头?凤姐听封!
只要封了,就一改嗔怪和呵斥的口吻,喜上眉梢地说:“万岁请那。”从“军爷”变身为皇帝的正德当然不必急吼吼的,而是明知故问:“请到哪里?”李凤姐也毫不含糊:“请到里面。”于是,在戏的结尾处,于喧天的锣鼓声中,求仁得仁的正德挽着一朝得宠的佳人成了好事。李凤姐由推脱而迎合,从不屑到攀附,甚至于不依不饶地一再“求封”,展露出老百姓攀龙附凤的强烈企愿,而李凤姐的刁蛮、泼辣也正反映出老百姓在攀附过程中的决心和狠劲。这样的决心和狠劲自然是“俗”的,可这“俗”不正是我们最普遍的人生吗?对于京剧以“俗”为美、为本的特点,鲁迅在批评梅兰芳时说得极为透辟:“他(梅兰芳——引者注)未经士大夫帮忙时候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剌,有生气。待到化为‘天女’,高贵了,然而从此死板板,矜持得可怜。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泼的村女的,她和我们相近。”③
京剧的“俗”还体现在强烈的性暗示上,加之京剧的语态多泼辣大胆,人物也大抵心直口快,极少遮拦,暗示每每就成了直接的挑逗。《梅龙镇》就有这样一段性意盎然的唱词:
正德帝:好人家,歹人家,/不该斜插这海棠花。扭扭捏,捏捏扭,十分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李凤姐:海棠花来海棠花,/反被军爷取笑咱。/我这里将花丢地下,/从今后不戴这朵海棠花。
正德帝:李凤姐做事差,/不该将花丢在地下。/为军的将花这忙拾起,/李凤姐来来来,我与你插啊……插啊,插上这朵海棠花。
海棠花妩媚多姿,撩人情思,就像正德所言:“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花更是植物的性器官,插花本就是性事的隐喻,于是,当李凤姐娇嗔浅怒地“将花丢地下”,正德忙把花拾起,要给她“插啊……插啊,插上这朵海棠花”。此时,女的满面娇红,一步步退让,其实一次次相迎,男的急得摇头摆尾,多方尝试,剧终时你情我愿的两个人才得成的云雨之欢,其实早已预演了一回。
京剧所演无非是匹夫匹妇的世俗生活,京剧的语言也就一定是“俗”的,所以,京剧的“俗”又体现在它的唱、念多是大白话,甚至是不知所云的废话上。请看正德与李凤姐的一番难登大雅之堂的斗嘴:
正德帝(白):认得我谁?/李凤姐(白):你是大户张的兄弟、三户张的哥哥,你是那二混账。/正德帝(白):胡说!我乃当今正德皇帝。/李凤姐(白):走开!你可认得我呀?/正德帝(白):你是卖酒的丫头啊。/李凤姐(白):哎!我是正德皇帝,他的……娘喔……
如此纯属插科打诨、打情骂俏的对白,正符合曲家吴梅对于京剧的论断:“民间声歌,亦尚乱弹,上下成风,如饮狂药。”这样的“乱弹”当然不入方家的法眼,虽也从事京剧创作却相对雅化的汪曾祺就看不下去了,他屡屡批评京剧“语言粗俗”,并认定:“京剧的语言和《西厢记》《董西厢》是不能比的,京剧里也缺少《琵琶记》‘吃糠’和‘描容’中那样真切地写出眼前景、心中情的感人唱词。”④与精雕细琢、细腻典雅的昆曲相比,京剧的语言确显粗鄙,不具备文学性。不过,如果我们摆脱雅的思维定式,不以雅俗论英雄,就会发现出自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白话其实是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就像《梅龙镇》的大白话活画出了一位新鲜生辣的少女,这少女竟敢跟当今皇帝无所顾忌地打趣、斗嘴,甚至不带脏字地骂他,而“奉天承运”的皇帝原来也可以是一个流里流气、心痒难熬的无赖,这无赖虽俗不可耐,却有着些许谐趣,无意间流露出一丝可爱的傻气。这样一种推翻高贵与卑下的藩篱,从根子里透出刚健有力的民间生气的大白话,哪里比吟风弄月的雅词逊色?看起来粗糙、粗俗、粗鄙的语言具有的动人心魄的美感和感召力——简洁的字句蕴藏着波澜起伏的心理变化,直来直去的对话准确无误地营构出或活泼热闹或凄恻怨毒的氛围。京剧语言“俗”到极致却又直击人心的感召力,与旖旎、雅致的文学性昆曲语言本就不是一个系统的,雅则雅矣的昆曲还是宜于表达感时伤世、觅恨寻愁的个人化、精英化的情绪,有点像“独抒性灵”的路数。对此,还是张爱玲的分析更为透辟:京剧“具有初民的风格,奇怪的就是,平戏在中国开始风行的时候,华夏的文明早已过了它的成熟期。粗鄙的民间产物怎么能够得到清朝末叶儒雅风流的统治阶级的器重呢?……中国人舍昆曲而就京戏,文明人听文明的昆曲,恰配身份,然而新兴的京戏里有一种孩子气的力量,合了我们内在的需要”⑤。张爱玲所说的“孩子气的力量”,也就是笔者所说的大咧咧的,直接道出生命本相的“俗”的力量吧。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