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凤姐形象的变迁看京剧与电影的异同(2)
二
与京剧一样,于高度商业化的土壤中养出来的香港电影工业也是“俗”到骨子里的,它们热衷于搞笑、悬疑、戏仿、艳情,津津乐道于宫廷争斗和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遇上了她的白马王子。它们甚至比京剧还要“俗”太多,因为京剧讲究锤炼,唱念做打的一套一丝一毫都不能出错的,而它们为了尽可能压低制作的成本并压缩从制作到消费的周期,不惜粗制滥造。(正是泥沙俱下一样的粗制滥造,造就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这就是事情的诡异处)但是,与演员和听众高度互动,第四堵墙若有若无的京剧演出现场相比,观影现场毕竟是黑场的,第四堵墙坚实地存在着,如此一来,哪怕是“俗”到一点正经都没有的香港电影也会有着与京剧全然不同的况味。
《龙凤店》秉承了香港电影一贯的搞笑风,戏仿了许多相对庄重的文化元素,比如“江南四大才子”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起来比《梅龙镇》要“俗”太多。不过,当《龙凤店》里的李凤姐得知她心爱的男人,店小二小龙竟是正德皇帝的时候,她的原本安稳的、信赖的世界坍塌了,于是,风起了,音乐在哭泣,慢镜头悄悄划过她的脸,她的脸上写满疑问、不解和伤心,随着一串泪水滑落,她慢慢转身,转身,这一转身而去的决绝身影正是她以及香港电影人在一个梦的空间里对于名利等一切俗物的拒绝。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的李凤姐不需要锦绣繁华,不需要夫贵妻荣,她只要一个实实在在、天长地久的爱情,这一份爱情必须绝对的纯粹,是一对男女之间的简单的因而最真切的欢爱,就像那一碗清汤面。清汤面一样纯粹的爱情当然容不得一丁点的欺骗,哪怕是皇帝善意地骗她说自己是一位落难的店小二,也不需要荣华富贵来锦上添花,李凤姐即便嫁给了正德,正德也必须把龙凤店搬进皇宫,她依旧做她的辛苦但欢畅的老板娘。这样的只把爱放在心头的李凤姐,和那位一得知眼前的军爷正是真龙天子来到凡间就立刻跪拜“求封”的李凤姐,相去一何远啊!为了配得上爱得如此纯粹的李凤姐,就连原本荒淫的正德也来了个华丽转身,成了智勇双全、深藏不露、处处为李凤姐排忧解难,更重要的是从不拈花惹草,对爱情忠贞不贰的好男人。人世间的欢爱,当以此为最了吧!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香港影人的逻辑:最极致的、绝对的欢爱与名利是势不两立的,只有彻底放逐了名利之后,李凤姐才能收获她的真爱。香港电影里的爱情,原来是绝对的超凡脱俗的。
不过,且慢,当李凤姐得知她的心上人竟是皇帝的时候,真的会忧伤吗?李凤姐的忧伤是一种实情还仅只是一种修辞?《龙凤店》的制作者和消费者真的相信世间会有如此绝对的欢爱?即便真有,被这部电影洗礼之后的他们真的会像李凤姐一样抛弃名利的羁绊,纵身一条不掺有任何杂物的爱河?他们会不会侥幸地想,爱情与名利为什么只能二选一,名利为什么不能让爱情更加的灼灼照人?如果真的只能二选一的话,他们会不会立马平复被《龙凤店》撩拨得心荡神驰的心弦,毫不犹豫地选择名利?君不见李凤姐的扮演者大S以及绝大多数的观众走出影院,走出《龙凤店》的感动之后,都在梦想嫁入豪门,钓个金龟婿?
让我们先来看看齐泽克是如何论述《泰坦尼克号》的。齐泽克说,《泰坦尼克号》最大的灾难不是轮船撞上了冰山,而是假如没有撞上——假如没有撞上,一位贵族小姐就要跟一个臭小子共度为柴米油盐烦恼的漫长人生,这样的生活对于她是无法想象的。于是,灾难适时地出现,维持了一个爱情的幻象和一种回溯性建构起来的虚拟语气:倘若没有撞上,他们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地老天荒……齐泽克的分析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多层面的。首先,剧中人Rose需要一份打破身份的藩篱和上层社会的沉沉暮气的爱情,这份爱情给她生命以另一重空间和可能,不过,这份爱情必须以灾难的方式毁灭,终将毁灭的爱情才不会干扰到她的现世的安稳,她的现世甚至会因为这份曾经的爱情而越发的安稳起来。其次,观众也需要一份Jack和Rose一样的爱情,这样的爱情让他们心动,让他们幻想,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在让人窒息和疲惫的现实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纯粹的、极致的爱情的存在。不过,当他们走出黑暗的影院,来到明晃晃的街道的时候,他们随手遗忘并杀死了爱情,因为爱情如此美好,却又是如此的不稳定,甚至对于现实生活产生致命的威胁,他们在影院的黑暗中短暂地拥有过梦幻一样的爱情,那就够了,让影院永远地封存爱情吧,就像轮船撞上冰山,永远地封存了一段只能用来追忆的爱情,于是,他们仍旧甚至更加心安理得地像《梅龙镇》里的李凤姐一样期待着富贵。所以,《龙凤店》里的李凤姐以忧伤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爱情是一个梦,一个“俗”到家了的观众安妥自己一颗过于世俗的心的时候需要不时地做一下的梦,这样的梦做就做过了,当不得真的,谁还会真的放弃皇帝去选择一文不名的店小二?而《梅龙镇》中的李凤姐才是观众本人,他们一样的生辣、刁蛮,一样的汲汲于富贵,奇怪的是,越是世俗的他们就越是需要一个梦,一个与店小二小龙天长地久的爱情的梦。人心的难测和幽微,莫过于此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凤店》或者说是作为艺术体裁的电影以及容纳电影的影院就是一种福柯意义上的“异托邦”。福柯说,“乌托邦从根本上说是一些不真实的空间”⑥,乌托邦与真实的空间保持着颠倒的关系,它就是完美社会本身和真实社会的反面。“异托邦”则在现实世界之内开辟出一片自留地,来容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光荣与梦想,无法直视的恐惧与悲伤,于是,“异托邦”将乌托邦变得真实可触,它就是现实化了的乌托邦。不过,乌托邦怎么现实化?而且,乌托邦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状态及准则的永恒挑战,正是因为乌托邦梦想的不断闪耀,我们才觉出了现实的生活的干枯,那么,现实生活何来的胃口来容纳乌托邦?原来“异托邦”是一个随时打开又旋即关闭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恣意地释放我们的不稳定的、有悖于日常生活的情感,寄托我们不可能的却又因为不可能而格外炫目的幻想,这些情感和幻想又被永远地关在了“异托邦”里面,不会真的干扰到我们循规蹈矩、细水长流的现实生活,就像电影院把纯粹的梦想关在了里面,公墓把死亡关在了里面,度假村把田园风光关在了里面,奥运会把更高、更快、更强的渴望关在了里面。所以,我们就尽情地在影院里为Rose和李凤姐的爱情歌哭吧,向往纯粹爱情这样一种威胁到日常生活的安稳的本能就释放了,走出影院的我们做回一个心平气和的俗人,一个欢天喜地“求封”的李凤姐。有趣的是,作为“异托邦”的电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产物,而现代性的特点就是科层化以及科层化导致的不可救药的平庸——只有平庸的、为名利所缚的人们才会需要电影,需要“异托邦”,而且越平庸越需要吧!
从急吼吼“求封”的李凤姐到忧伤的李凤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京剧与电影的本质上的不同。京剧是“俗”的,“俗”在题材上,讲的无非是老百姓的一朝得道、鸡犬升天的富贵梦和寻常的喜怒哀乐,也“俗”在语言上,说的、唱的无非是一些粗浅、粗俗的词句。这样的“俗”就像《梅龙镇》里的李凤姐,让我们有点鄙夷,又有点欢喜,她就是我们所有人本身,只是我们文化的精英主义偏见使我们很少能认识到她的价值,就像我们很少能够看见、看清我们自己一样。电影则是“异托邦”,是永远无法成真,也不必成真的白日梦,1918年美国派拉蒙公司在一则广告中就道破了电影的天机和宿命:“白日梦,白日梦,每个人都有权偶尔做做白日梦!”因为是“异托邦”,所以电影与“俗”一定是水火不相容的,电影就是“俗”生活的倒错。我们通过电影来存放或者满足我们的超日常、反日常的幻想和体验,并从此安稳地生活在一向如此的世界中。
注释:
① 又名《梅龙镇》,描写正德皇帝偶遇酒家女李凤姐的故事,系京剧传统剧目。
② 田汉:《为爱国主义的人民的新戏曲而奋斗》,《田汉全集》(第17卷),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③ 鲁迅:《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中华日报·动向》,1934年11月5日。
④ 汪曾祺:《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汪曾祺全集》(第6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86页。
⑤ 张爱玲:《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古今》,1943年11月第33期。
⑥ [法]米歇尔·福柯:《另类空间》,王喆译,《世界哲学》,2006年第6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