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谈奇观电视文艺节目的错觉构建(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24 17:2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赵鑫
分享到:

 

  (3)真人与虚拟影像联合参演

  真人与虚拟影像联合参演(下文称“联合参演”)是目前最成熟的错觉构建手法。从近年来奇观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来看,联合参演具体形式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虚拟影像作为独立个体与真人演员共同完成舞台表演(下文称“独立表演”),一种是虚拟影像作为舞台角色塑造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舞台表演(下文称“参与表演”)。虚拟影像在应用方面的不同,反映了联合参演在奇观电视文艺节目的错觉构建中由尝试到应用、由创意到模式、由合作到结合,虚实融合不断加深的发展过程。

  《除夕的传说》和《冰与火》是独立表演式联合参演的代表作品。以《除夕的传说》为例,整个舞台表演由真人演员韩庚与虚拟演员年兽共同完成,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真人演员与虚拟演员的配合如行云流水,虚实动作衔接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成功地使观众忽略了年兽的“虚拟”属性,产生韩庚与年兽同台表演的错觉。而年兽的形象向来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当借助虚拟影像呈现于屏幕之上时,必然具备了奇观属性。奇观与错觉的合理结合,使观众游走于虚拟与现实之间,亦幻亦真,难以明辨,而独立表演式联合参演的魅力便充盈于这真假之间。

  以虚实分离的独立表演形式为基础,《雀之恋》和《嫦娥》在演员的虚实结合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它们不仅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更加绚丽的舞美效果,而且将虚拟影像作为舞台角色的一部分与真人演员相结合,共同完成舞台主体角色的塑造。在《雀之恋》中,演员杨丽萍与虚拟孔雀尾影像的结合,成功地将节目的整个意境渲染和情感表达推向高潮,实现了奇观感与错觉构建的完美融合。在《嫦娥》中,表演者李玉刚以脚下站立点为结合点,与整个虚拟天宫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舞台表现符号,为观众带来异时空错觉观感。

  对比上述三种由虚拟演员参演的错觉构建方式,不难看出:虚拟布景参演逐渐与拟态环境合二为一,共同成为奇观电视文艺风格的主力军,在时空环境的错觉构建中占据主体地位;非生命体参演受限于演出成本和科技水平等种种因素,虽然效果上佳,若演变为一种固定模式则颇有难度;联合参演的表现形式,不仅成功地将奇观电视文艺节目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以虚实结合的手段实现奇观电视文艺节目错觉构建的崭新道路。

  3. 巧妙切换画面营造错觉

  画面表现是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信息传播方式,也是电视创作者对现实场景进行选择和加工的结果。从信息的生成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是局部的、有限的,是经过选择和加工处理过的。因此,画面表现技巧就成为奇观电视文艺节目的一种重要的错觉构建手段。

  (1)选择性强化

  现实场景很难毫无保留地通过电视这个平面画框全方位地显现给观众,观众看到的影像必然是通过创作者选择的。换句话说,电视影像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不存在纯粹客观的影像。也正是由于电视的这种特性,创作者才能够合理剔除现场的干扰信息,在有限的画面内将创作者认为最满意的信息传播给观众。对于奇观电视文艺节目来说,这种选择性强化恰恰能够增强节目构建错觉式体验的需要。《琴筝和鸣》中将全息投影的中国结和两位表演者的全息实时投影作为画面表现主体;《春暖花开》中以全景镜头展现“三堵墙”式的奇幻舞台,以吊顶摄像机的顶摇镜头展现铺满“花瓣”的整个舞台环境,从而带来轻微的眩晕感;《剪花花》与传统舞台表演的正向观看视角不同,节目将观看视角设计为顶视角,同时将雪花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在画面中进行全景展现,镜头在林立的3D雪花投影中穿梭,进一步增强了顶摄视角带来的奇观感和冷中带暖的异时空情境气氛。

  (2)补偿性强化

  补偿性强化是利用画面技巧进行错觉构建的一个辅助手段。由于电视屏幕是二维的空间,因此,从时空关系上来讲,无论是声音还是画面都只存在于观众眼前的二维画面上,而非现场观众所处的三维立体空间。为了弥补这种观感上的削弱,创作者开始尝试加入一些现场观众看不到的,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观感有强化作用的画面技巧,于是补偿性强化就成为一种专门面向电视机前观众的错觉构建的辅助性手段。如在《风吹麦浪》中,摄像机穿过舞台上的3D投影影像,向观众展示了一组在金黄树叶中缓缓穿行的镜头;《要抱抱》中用MTV的手法让光影走廊与演唱者交替出现在画面中,起到了渲染气氛和情绪的作用。从画面表现来看,无论是摄像机的运动还是后期效果的叠加,都是对观众面对的2D屏幕与现场的3D环境之间的间离感的一种补偿,意在强化错觉式观感,带有鲜明的拼贴/模仿式的美学策略以及杂糅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4. 全维感表达助推错觉

  现代文艺演播厅的地面升降舞台、地面LED系统、动态LED背景屏幕等都采用了高新技术。为了达到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新科技手段被充分使用,以往的三维空间也在虚拟技术的打造下变成了全维空间。表演者所在的空间被数字技术所创造的虚拟景象充斥着,从而在人们的视觉感官中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全维感知和心理认知。

  动态3D数字屏幕为错觉打造梦幻场景。《万物生》是萨顶顶演唱的一首歌曲,旨在用歌声向观众传达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讯息,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情感寄托于演员、歌词、乐曲、服装、立体舞台和动态屏幕所共同打造的视觉美中。当舞台上下左右和演员背后的LED屏幕上,根据歌曲内容变化出真实与虚幻交融的3D景象时,将观众带进了那犹如仙境般的自然界,让生活在浮华中的现代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与升腾,再配以天籁般的音乐和歌曲尾声时利用影像技术创造的扑朔迷离般的虚影效果,一种空灵之美顿然显现,这种无法言说的全维感错觉效果离开动态3D数字屏幕所打造的梦幻场景是难以实现的。

  立体活动舞台让错觉构建更加游刃有余。《龙凤呈祥》在表现“龙”和“凤”于众人聚拥中缓缓升腾时,借助立体舞台的自由升降,将“龙”和“凤”的华美升腾表现得婉转而形象。舞蹈结尾处众人组成的“龙”和“凤”的图案更是借助层级错落的立体舞台演绎得淋漓尽致。《我的中国心》当唱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时,舞台变换成长城的形状,使歌手张明敏正好处于长城的台阶上,而且舞台上的长城和舞台背景中的长城正好组接在一起,让视觉得以延伸,空间感也得以延展,错觉氛围笼罩全场。

  绚丽流动的光影使错觉回味无穷。《眷恋》灵活运用LED屏幕和灯光创造出绮丽光影,时而冷时而暖,时而刚时而柔,时而明时而暗,时而显时而隐,在变幻莫测的流动光影中将节目的禅意显现出来,令人留恋,引人思索,回味无穷。《鼓韵龙腾》将鼓舞和武术结合在一起,既有舞蹈的柔美,又有武术的刚强,刚柔并济。随着鼓点一同闪烁的灯光,照到鼓面和演员身上,配合背景中舞动的游龙,鼓、舞、人、乐、影、光、色融为一体,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与现代传承。

  动态3D数字屏幕、立体活动舞台和绚丽流动的光影是错觉式奇观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组成要素,但是这三种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互相融合中共同编织出绮丽的视听错觉奇景。与之相适应,摄像也应随之做出一些改变,例如用俯拍拍摄地面的LED屏幕,用仰拍拍摄天幕的LED屏幕,用广角和大景别尽量让更多的要素包含在画面内,因为全维感的产生要借助于各个维度上的要素的共同参与。《叫一声爸妈》随着演员的演唱,舞台时而变换成小桥,时而变换成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而LED屏幕和灯光所映衬出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仿佛时光倒流,引领观众回到那逝去的童年以及与父母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既再现了父母对儿女的牵挂,也道出了儿女对父母的感恩,此情此景都融入这逼真的立体空间中。《追爱》融合了歌唱、舞蹈和杂技,讲述的是少数民族小伙追求姑娘的故事。舞台上的角楼与背景相映成趣,配合浪漫主义色彩的光影,使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婚恋文化尽收眼底。在《舞动冰凌》中,LED屏幕创造出的冰雪效果将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冰雪融化,叮咛作响,仙气弥漫,飘逸俊洒。

  电视文艺节目的奇观化日益成为一种固定的风格、形式和创作趋势,并逐步形成一种立体化全方位的错觉式奇观电视文艺风格。编导通过创意的表达和合理的编排,在错觉思维中打造视觉奇观,这是编导顺应奇观电视文艺节目发展的必然选择。

  注释:

  [1] 高森.视觉文化视阈下的奇观电视文艺节目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

  [2]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

  [3] 吴月农.电视歌舞的同乐性不可忽视.当代电视,2000(1):57.

  [4] 何晓新,周立锋,陈余庆等.央视2013年央视春晚台上设备的设计及应用.演艺科技,2013(3):35-37.

  [5] 凯尔纳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51-153;142-143.

  [6] 王海智,周玉基.数字舞美中的技术之美——以2012年央视“春晚”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3):13-15.

  [本文是2012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受众传播行为及心理规律研究》(GDT1240)的研究成果、2011年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国产影视动画创新与传播策略研究》(XJ2011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