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从网络传播的阶层分化到自媒体时代的文化壁垒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06 09:3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严励
分享到:

 

  【摘要】数字鸿沟作为信息技术革新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知识沟效应在网络时代的表现。伴随网络媒介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数字鸿沟的影响呈现出从网络传播初期的受众阶层分化到自媒体时代的文化壁垒两个阶段的发展形态。在数字鸿沟两个发展阶段的背后,是受众数字素养发展与媒介技术发展间的不平衡。随着自媒体平台的深化发展和普及,数字鸿沟及其文化阻滞作用也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鸿沟;文化壁垒;数字媒介素养;自媒体时代

  一、数字鸿沟与媒介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1.数字鸿沟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革新的必然产物。“数字鸿沟”这一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数字鸿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信息不断数字化而产生的,从“数字鸿沟”概念提出的过程可以看出,数字鸿沟的出现事实上是信息技术革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间应用、普及程度等差异导致的一种必然结果,而这种必然结果产生的过程,则带有强烈的数字时代特征。

  世界电信发展委员会在1984年发布了一篇名为《失去的链路》的报告,在报告中,世界电信发展委员会强调了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落后,会导致它们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1]。世界电信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发展阻碍主要是指电信网络接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这一报告中的表述可以看出,早在电信业务出现并开始在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普及的过程中,由数字技术带来的发展差异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数字鸿沟随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普及和革新,逐渐成为一个带有强烈的数字媒体时代特征的词汇和社会现象。对于数字鸿沟的研究也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内,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信息、传播学等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对象。对于数字鸿沟的理解,不同时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其英文表述也存在诸如“Digital Gap”“Digital Division”“Digital Inequality”“Digital Disparity”等不同说法,但无论是数字鸿沟还是信息鸿沟,这一概念都可以理解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2]。从这一角度来看,数字鸿沟的根本内涵不在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信息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社会差异,而是一种由于数字媒介技术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数字媒体接触时间、接触习惯、信息占有差距导致的社会阶层的分化。这种分化既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可以出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间,甚至可以出现在一个群体的不同个体间。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数字鸿沟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且引起多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数字鸿沟事实上是信息技术革新的必然产物,数字鸿沟的本质并不是其带来的经济文化影响,而是数字鸿沟本身,以及促成数字鸿沟影响形成的受众阶层、数字媒介素养、社会文化影响等诸多问题。

  2.数字时代知识沟效应对网络文化的直接影响。数字鸿沟是一个基于信息占有和数字媒介使用接触差异的阶层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类似数字鸿沟的现象始终存在。机械印刷时代刚刚到来的时候,同样存在由于印刷术和基础教育普及差异导致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信息掌握严重不均衡的情况。数字鸿沟实际上是一个数字时代的知识鸿沟的问题,而数字鸿沟的形成,则是一个典型的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时代不断扩散的新的“知识沟效应”。

  知识沟是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假说,从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的时代到互联网乃至自媒体的数字时代,知识沟存在的条件始终没有缺失过,那就是大众媒体不断发展和演进的技术传播方式,以及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传播形态的变化和受众信息接触习惯的变化。

  数字鸿沟本身也可以理解为数字时代的知识沟效应,传统的知识沟假说重视社会信息获取量的差异导致的知识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但数字时代的知识沟现象,则更多地表现为,先存在社会阶层、地域差距基础上的不同受众群体,这些群体对数字信息接触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所在社会阶层、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的巨大差异。可以说,数字鸿沟是知识沟效应在数字时代发展更为迅速影响更为明显的结果,而知识沟在数字时代的继续发展,则是由于新媒介技术充当了推动知识重新分配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成为知识阶层分化过程中一个影响阶层发展的变量。

  数字鸿沟作为知识沟效应的网络延伸,在互联网逐渐成为普及媒介的过程中,其作用从网络信息占有量的多少逐渐转化为对网络文化群体的划分。不同数字信息占有量的受众群体,数字信息对其生活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别,而互联网文化与社会文化间在流行用语、价值观念、信息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也导致了数字信息富有的阶层更容易接受和践行网络文化,反之,不接触或较少接触数字信息的受众则更多地受到非网络文化的影响,在行为规范、流行认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数字信息富有阶层形成明显的差异。

  二、网络时代数字鸿沟产生发展的两个阶段形态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的产生和发展走过了传统网络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媒介环境的巨大变革,以及信息传播和舆论生发模式的巨大改变,使得数字鸿沟在不同的网络媒介环境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形态。

  1.阶层分化形态:网络受众数字素养差异导致受众阶层的分化。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十余年间,互联网出现和普及之前,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电信网络的普及与否及其带来的社会信息发展差异。以今天的视角来看,网络时代之前的数字鸿沟,只能看作是今天意义上数字鸿沟的雏形,其鸿沟两端的差异也多表现为国家和地区间的差异。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从一个概念层面的信息蓝图变成了社会信息传输主要的技术手段,这时的数字鸿沟才真正意义上从数字化信息传播的角度被凸显出来。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普及开始,数字鸿沟就不断作用在网络受众和非网络受众之间,这一时期的数字鸿沟最终实现了将受众阶层进行明确分化的效果。

  在数字鸿沟实现受众阶层分化的过程中,由于网络接触程度和数字信息占有多寡的差异造成的受众数字素养的差异是将受众阶层进行分化的重要原因。数字素养可以理解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媒介素养。与数字鸿沟一样,媒介素养教育也是一个在媒介技术发生快速变革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早期的屏幕教育、媒介素养、图像素养、电视素养,以及后来的视觉传播、视觉意识与批判性观看技能等均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密切相关,或者说是媒介教育的内涵[3]。随着数字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也被丰富为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等。如果说媒介素养指向的是受众认识媒介、理解媒介、分析媒介、运用媒介的能力,那么数字素养则是在数字媒体时代,受众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4]。

  网络时代公民数字素养的差异是随着受众媒介接触情况的差异而逐渐形成的,网络接触便捷接触时间长的受众会占有较多的数字信息,而由于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等问题导致无法或较少接触互联网的受众,则成为在数字时代信息拥有的弱势群体。数字素养的差异并不仅仅存在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而是存在于新媒体技术发展到普及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区域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最早呈现的状态也是最早起到的社会影响,就是通过网络受众数字素养差异最终导致受众阶层的分化。而被分化的受众阶层,同样反映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财富占有程度和社会竞争力等方面的差异。可以说,阶层的分化是数字鸿沟在网络时代带来的第一个阶段的宏观社会影响。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