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部曲”的叙事特征及艺术表达(2)
2.多线交叉结构——《我的青春谁做主》
“多线交叉结构,指的是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其中以剧中主要人物为主要线索,并穿插多条副线作为辅助,从而内在地体现着一种参照对比的叙事观念。” [6]依照故事情节,大致可将《我的青春谁做主》分为三条叙事主线:一是以大姐赵青楚为中心,主要表现了赵青楚与周晋的爱情、与母亲杨怡的亲情和她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情况;二是以老二钱小样为核心,将钱小样与方宇、高齐的感情故事,钱小样与父母的家庭问题和其辗转于北京、宁夏之间的工作状况交织呈现;三是以老三李霹雳为中心,如何处理父母的离婚问题,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剧中,姥姥郎心平是将这三条主线串联起来的核心人物,承担调解矛盾、指引方向的关键作用,也是《我的青春谁做主》中代沟问题的关键协调者。
3.主辅线并行结构——《北京青年》
《北京青年》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编剧笔下“重走青春”的情节设置。以堂兄弟四人离家出走,体验生活的旅程作为故事叙述主线,以剧中男女主角的爱情关系的变化作为辅线,两条故事线索相辅相成、并行前进,从多角度、深层次地丰富人物形象特征,揭示人物行为动作的内在涵义,传达与现实迥然不同的青春价值和爱情理念。
何东因意识到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和伤害,毅然决定离开北京。何南和何北因与父亲关系紧张,故而选择避而远之,跟随大哥离开。何西虽被兄弟们撺掇出走而动心,最终却因丁香对其个性的否定,受激离开。除大哥何东以外,其他兄弟三人并无明确的出走目的和想法,他们只是为了逃避现实问题或是向他人证明自我。
与兄弟四人“出走”主线相辅相成的,则是由剧中五位女性角色牵引形成的“爱情”辅线。她们所代表及诠释的都是一种纯粹的爱情观:“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无论是权筝对何东的死缠烂打、唐娇对何北的如痴如醉,还是丁香对何西的不离不弃、叶坦对何南的痴情等待,导演对剧中感情戏的设置,表达了对最真诚、最高尚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青春三部曲”艺术表达
从“青春三部曲”不难发现赵宝刚在青春偶像剧创作上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想与视觉呈现。对于叙事要素的选择,既有偶像明星的支撑,又有青春的元素;在意蕴主题上,通过爱情来诠释生活中的纯粹与美好,将故事与真情融合在一起;在人物叙事中,巧用女性视角来传达话语,让观众倾听剧中人物发自内心的真实言说。人物的真情实感暗藏在每个峰回路转的情节叙事中,无声地流转于人物的内心深处。
(一)艺术源于生活——社会主旋律与青春偶像剧的结合
青春偶像剧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它本身承载着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双重任务。赵宝刚很好地协调了两者间的关系,在图像化、零碎化的现实中,呈现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情感元素。
“青春三部曲”将剧中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鲜明简练地总结为三部电视剧的剧名。在《奋斗》中,导演由主人公奋斗拼搏的历程引出对成功、成长话题的讨论,对青年人承担责任义务与追求自我个性解放的深入剖析。将不懈追求、勇于担当、执着奋斗的主流意识形态灌注其中。《我的青春谁做主》描写了三个表姐妹面临爱情选择、事业走向、人生定位的困惑和苦恼。《北京青年》将目光聚焦在四个物质充足但精神迷失的堂兄弟身上,通过“重走青春”来为“身份缺失”的青年一代寻找自我体认。在青春重走的旅途中,四兄弟经历了生活的洗礼、爱情的考验,找寻到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他们敢于打破常规、突破自我的行为感染并鼓舞着众多迷惘的青年。
在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中,突显了社会主流价值和时代气息,并与成长励志元素糅合促成了社会主旋律与青春偶像剧的完美结合。
(二)艺术高于生活——乌托邦的浪漫主义色彩
纵观赵宝刚所导演的作品,虽立足于当代都市生活, 却不流连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而是体现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质。
“青春三部曲”虽然在风格上一扫往日的伤感忧郁,呈现出明朗戏谑之感,但其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却并未消弭。早在《奋斗》中,导演赵宝刚就提出了“乌托邦”这一概念,将一个废弃的工厂在米莱、陆涛等人的改造后命名为“心碎乌托邦”,这个地方亦成为剧中主人公的“避难之所”。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奋斗》中的陆涛渴望成功,却最终为了实现自己“田园牧歌”的建筑理想, 放弃了千万身家甚至生父的巨额遗产,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他的这种选择又何尝不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气息·在《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年轻人要摆脱长辈们的生活安排,大胆选择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爱情归属,同样充满着激情昂扬的乌托邦气质。《北京青年》体现了导演的一贯特色,即希望表现一些超前的美学意识,而非完全照搬生活的原生态。“拍影视作品, 得用一种文化的理念去思考,使人们对这个社会和自身的生活价值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7]
(三)艺术还原生活——老北京情结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赵宝刚对北京有着难以割舍的复杂情感。他既希望看到北京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又无法面对旧城区遭受的无尽摧毁。因此,他不断地将现代化的北京城市景观融入到自己的影视作品中,又在表现都市发展的同时夹杂着对老北京城印象的无限怀念。
《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多次出现北京特色的城市标志性景观,还有以长镜头、慢节奏拍摄为主的蒙太奇手法,以及空镜头的展示,都是为了配合表现老北京独特的城市韵味;在《奋斗》等其它几部话题剧中,“豆浆、油条”等“京式早餐”频频再现于现代都市家庭的餐桌,与年轻人追求的小资生活争相斗艳;《北京青年》更是鲜明地将生活定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的年轻众生们的生活细节组合。
赵宝刚对艺术真实的美学追求很好地呈现在他所创作的电视剧中。剧中多以北京这个城市作为拍摄场景,随处可见提着鸟笼闲逛遛弯的老年人的身影,也经常会出现在大街上而不是摄影棚中演员表现吵架而被围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方宇因为闲逛古玩市场而偶得被小样变卖的古董,《奋斗》中,夏琳的爸爸经常出现在北京的花鸟鱼市上……这就是最真实,也最独具特色的北京风格。作为生长在天朝古都的人,现代的北京市民仍旧无法摆脱其慵懒的性格本质,也无法抛弃爱好古典文化的传统精神。
无论都市怎样发展变迁,对最初童年镜像里的美好记忆无法改变,这种“集体无意识”引导下对新生事物的本能排斥和对传统文化的本能保护,致使赵宝刚在他的电视剧中坚守着对老北京的传统印记。
参考文献:
[1][2][3][4][5][6]罗远平.赵宝刚.“话题式”电视剧叙事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12.
[7]安晓燕.浅议“青春”的挥洒与凋零——电视剧《北京青年》的话题性分析[J].中国电视,2012(1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