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理念下的社会化媒体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2)
(三)结果分析
在人际沟通与媒介知识关系的结果中,附和型和思辨型在获取媒介知识上存在明确差异,其中思辨型呈显著正相关而附和型呈负相关。其原因在于思辨型个体宽容度较高,更易于接受不同意见,而附和型个体宽容度较低,行为更倾向于依据已有的经验。
在媒介使用与媒介知识关系的结果中,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微博的使用与媒介知识呈显著正相关,微信贡献较小,人人网基本无贡献。其原因在于微博具有更好的开放性,信息涉及面广,微信则相对封闭,信息传播更个人化,而人人网的使用重点在于个人平台与各种应用。
在媒介使用、人际沟通、媒介知识三者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首先,媒介知识水平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媒介知识水平越高媒介参与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次,人际沟通中的健谈型和思辨型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可见沟通交流能力越强的人自我效能感越高。最后,媒介使用中的微博媒体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这与微博中更多呈现的对公共事务进程的影响有关。这一系列结果部分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自我效能感与媒介参与意向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个体对结果的预计越有信心就越倾向于付诸行动,而值得注意的是媒介知识的水平与媒介参与意向没有显著关系。这一系列结果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在人际沟通与媒介参与意向的关系中,健谈型和思辨型与媒介参与意向呈显著的直接正向关系。将媒介知识作为控制变量后,并没有带来结果显著的变化,而将自我效能感作为控制变量后回归系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媒介使用与媒介参与意向的关系中,微博和微信与媒介参与意向呈显著的直接正向关系。引入控制变量媒介知识并没有带来结果显著的变化,而引入控制变量自我效能感后回归系数出现了明显的减弱。
这说明在这两对因果变量的关系中,媒介知识并不具有中介的作用,而自我效能感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这一系列结果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剩余部分。
四、综合思考
第一,社会化媒体种类众多,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特定的设计出发点、独特功能、关注领域和高黏度用户使用群体,这对媒介知识的获得和媒介参与行为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在微博、微信与人人网三种社会化媒体中,微博是最为开放的社交平台,其交互依赖于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些为数众多的弱连接为个体提供了接触和包容多样化思维的可能。在这个开放的多样化的平台上,引起更为广泛交流的内容多为公共信息,这对于媒介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众多的公共信息传播使微博具有明显的媒体取向,表现出大众传播的特征,求异是其重要的标签,从而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公共事务参与空间和深层次交流的可能。
而微信和人人网的交互更多地依赖于朋友同学等人际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绝大多数是强连接),封闭的系统造成个体接触的信息领域和思考范围十分有限。其平台上进行的信息交流更多地限于个人事务和娱乐信息,对于媒介知识的获得没有显著的影响。明显的社交取向和对私人关系的诉求,使得求同是其重要的标签,成员很难形成对观点、意见的深层次碰撞和交流。
第二,媒介知识具有复杂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媒介知识是媒介交流行为倾向性的调节阀,也是媒介内容生产的过滤器,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其次,拥有媒介知识并不意味着个体一定会付诸行动,媒介参与行为是由众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但是媒介参与行为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却与媒介知识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媒介知识水平的形成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媒介知识获得途径是多样化的,除了广义的媒介素养教育外,媒介使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其次,具有思辨型交流方式的个体和针对公共事务的媒介交流更易于提高媒介知识水平。
第三,不同的人际沟通方式对于媒体参与行为的生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社会化媒体的环境下信息高度碎片化、良莠不齐,个体很难获得完整的、高度组织的精确信息。个体需要从这些纷乱复杂的信息之海中理清头绪,构建自己的观点和认知结构,并依此履行媒介行为。因此,思辨型的交流方式由于其高度的包容性和思维理性,更有利于社会化媒体情境下媒介知识的获得与媒体参与行为的达成。
第四,尽管在一系列的测量中媒介使用和人际沟通方式与公众媒介参与意向正相关,但是最终决定参与意向的是自我效能感。而媒介参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包括来自个体行为结果的直接经验(在媒介参与过程中形成的对自我行为的认识)、观察别人行为结果的替代性经验(来自于媒介知识的学习和参与行为实践过程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包括微博媒体中开放用户的评价和微信媒体中朋友圈的评价),以及自身的情绪和生理状态都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虽然自我效能感是和参与意向最为接近的变量,但自我效能感并不一定会引发行为,还需要个体对具体的行为环境进行评估,才能形成完整的行为基础。因此,良好的媒体环境建设也是促成媒体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丁未.新媒体与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0).
[2]丁未.新媒体赋权:理论建构与个案分析[J].开放时代,2011(01).
[3]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05).
[4]张鼎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01).[5]陆晔,郭中实.媒介素养的“赋权”作用:从人际沟通到媒介参与意向[J].新闻学研究,2007(0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