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酒徒》:从小说到电影(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03 17:3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胡冬智
分享到:

 

  从文艺工作者自身的角度对文艺现状做出反省,小说中并非这一处。《前卫文学》第二期就存在创作水准不高,译文陈旧等问题。第三期依旧如此,在一个新诗专栏中刊登的作品都只是一种文字的游戏或是铅字的堆砌。这些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主编麦荷门文学素养不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个情节,一个四毫小说作者因作品被电影公司购买而沾沾自喜。面对他的浅薄,小说主人公又陷入了漫无边际的自由联想,“有人自以为是诗人,竟将方块字误作积木”,“几十个方块字就可以凑成一首诗,所以我们这一代冒牌诗人特别多”。于是进而联系到整个中国文坛,“如果没有真正的批评家出现,中国文艺是不会复兴的。”“从五四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权威的文学批评家。”“旁观者清,作家需要灯塔的指示。”从这些颇具理论深度的语言中,不难看出作家对中国文艺状况的担忧。

  如果说小说或多或少透露出文艺工作者的自我反思,那么电影则更侧重现实的批判。电影开始十分钟就有主人公和荷门之间关于现实风气的对话。而这些好似一个预言为下面电影导演莫雨的无耻剽窃埋下伏笔。尽管上述情节在原著小说中就有,但电影能在有限的时间将这一段几乎是完整的未做删改搬上银幕,也可看出导演黄国兆的用心所在。而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在电影开播第75分钟时,出现了这么一段字幕。“我梦到四十年后,有香港导演把我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但这位导演没有付给我一分一毫。”“我梦到五十年后,又有香港导演把我的另一本小说改编成电影,这是我第一次收到电影版权费,值得干掉一瓶白兰地。”这种神来之笔不知道算不算黄兆国对王家卫的不满与嘲讽。

  三、思想的入口与遁世的工具

  与中国大多数文人相似,《酒徒》中的主人公喜欢喝酒,饮酒与写作成为他的主要生活内容。在刘先生的世界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喝酒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处世态度。醉酒时,意识蒙眬,酒醒后,清醒而忧愁,就这样,生活在半梦半醒之间度过。

  关于主人公嗜酒这一点在小说和电影中都有描述,只是表现的方式略有不同。在电影中,虽然酒的镜头频繁出现,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几幕。因为司马莉的造谣,刘先生不得不搬家,在新房东那因为抵御不了酒的诱惑,而与房东太太发生一夜情;后由于文学上不得志,连黄色小说的阵地也将失去,遂于大醉之后去找昔日相好张丽丽寻求慰藉,不料被拒之门外;生活没有出路,内心矛盾痛苦,使得主人公再度酩酊大醉,并因酒后误言而导致了善良的雷老太太自杀身亡。可以说在电影中,酒的出现总是与现实的不尽如人意有关。面对香港文学界的乌烟瘴气,严肃文学无立足之地,主人公对现实不满,而又缺乏坚毅的性格,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不得不一再妥协。这时,酒就成了最好的伴侣,它可以让主人公暂时自我麻醉,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正如原著中所写:“酒不是好东西,但不能不喝。”“不喝酒,现实会像一百个丑陋的老妪终日喋喋不休。”在电影中,酒是精神的麻醉剂,是遁世的工具。刘先生整日花钱买醉、借酒浇愁,像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一样迷醉在自责与放纵、自我与他人、过去与现在中不能自拔,最终越陷越深,堕落成一个彻底的酒徒。

  相对于电影中对酒的单纯表现不同,小说中的酒还具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主人公思想的诱发剂。根据小说中介绍,刘先生属于资深文化人,他“从十四岁开始从事严肃的文艺工作,编过纯文艺副刊,编过文艺丛书,又搞过颇具规模的出版社,出了一些五四以来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因而,其文化修养颇高,对文艺的看法不乏真知灼见。而鉴于当前香港文化界的现状,主人公清醒时往往三缄其口,不愿过多谈论。只有当其酒醉微醺,大脑异常兴奋之时才会一吐真言。小说中麦荷门第一次出场便是提议去皇后道“钻石”喝酒,趁“我”兴致较高时,与“我”谈论一些文艺问题。尽管这个情节在电影中也有表现,但小说比电影要详细而精彩许多。此后类似的情况还有几次。借助于酒兴,主人公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肆意评说。除了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小说中还多处写到主人公饮酒之后,思想在酒杯中跳舞的情况。借助于现代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主人公对文艺、社会等问题展开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字字珠玑的自由联想。可以说此时的酒已经成为主人公进入思想通道的一把钥匙,正如古代文人常常需要饮酒才能作诗写文一样,主人公也只有在醉酒之后才能让思维和情绪进入一个高度活跃时期。

  尽管原作者刘以鬯第一次看见电影最初版本时,认为这是“近年少有忠于原著的剧本”,但经过仔细分析、比较,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别与侧重点。相对于小说的成功,电影未必能够称为佳作,但它的出现不论是对原著还是对读者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正如香港影评人舒明所说:“未读过刘以鬯原作的观众,看完电影后会有阅读原著的冲动,而曾经读过该小说的人,观影后也有再一次翻阅《酒徒》的想法。”能做到这一点,导演黄国兆无憾也。

  [参考文献]

  [1] 刘以鬯.酒徒[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

  [2] 舒明.《酒徒》印象:从小说到电影[J].文学评论,2010(10).

  [3] 张锦满.《酒徒》:从小说到电影[J].城市文艺,2010(1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