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24 10:2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任民
分享到:

 


  另外,影响也体现在视觉传达创作手段的变化上,数字媒体语境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视觉传达创作手段(多使用“笔墨纸砚”等具体工具来完成)迈向数字化、虚拟化。数字媒体语境下,需要创作人员完全依靠虚拟的方式来实现创作意图,所使用的工具、表现出来的作品都是以计算机语言来描述。各种专业软件工具针对性越来越强,比如动漫类的3D、Flash,视频类的Premiere、After Effect,平面类的Photoshop、Freehand等。设计师要全面掌握这些软件工具,并不断学习、适应软件的升级换代,往时通过传统工具所能达到的创作效果可能会因为技术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三、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展望

  由于数字媒体语境的形成时间较短,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使得“我的设计我做主”,没有系统接受过甚至没有接受过艺术设计教育的人开始做“设计”,学了几周的Potoshop、Coreldraw就开始动手做“设计”,低俗、不可理喻的设计比比皆是。其次是设计个性特征缺失 ,数字化生活也催生了信息的泛滥,视觉传达作品同质化情况严重,抄袭、模仿扼杀了创新思维的动力。最后是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创作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作者一时难以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技术的更新也会使得传达信息的兼容性变得更专业,不同版本软件在读取数据时会造成数据错乱或丢失。

  数字媒体语境下,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无限的释放,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对于前面所谈到的问题,设计师不能简单地以为,设计就是把素材放在各种软件中组合。没有创新思维及文化底蕴的设计是失败的设计,工具永远都是工具。设计师应做到在加强吸取传统文化技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学科知识,借助技术的进步创新设计理念、创作手法,做到对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

  数字媒体语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数字技术的运用必将是全面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未来,视觉传达设计开始由单向传播向多向、交互式传播发展,视觉心理体验得到重视,数字化技术的交互式特性为此提供了可能。视觉传达设计必将是建立在多学科知识的交融之上,同时开始注重人文关怀 。因此,受众的功能性需求将在数字媒体语境的影响下向深层次的情感层需求发展。

  四、结语

  基于数字媒体语境的视觉传达设计是创新也是传承,数字化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是空前的,数字媒体平台的出现给了视觉传达设计新的空间,数字化传播改变了生活的方式、艺术创作的工作模式。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更关注与受众间的体验与互动,技术与艺术的交融,为互动式的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可能,也是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向。

  注释: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校科研项目,基于广西创意文化产业的数码快印企业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04LX568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5.

  [2]张金.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1:1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