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消费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12 16:0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满红
分享到:

 

  摘要:本文从分析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入手,以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为角度,分析论证了消费维权与敲诈勒索犯罪的界限,得出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手段消费维权的行为不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即消费维权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的结论。但是,也应当提倡理性维权,规范消费维权行为。
  关键词:敲诈勒索罪;消费维权;界限;理性维权
  一、问题及争议
  近年来,在涉及产品质量纠纷的消费者维权和索赔中,索取巨额财产的案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华硕笔记本索赔案"更是激起对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界限的激烈争议,该案的基本案情如下:
  2006年2月9日,黄静购买了价值2万多元的华硕V6800V型笔记本电脑,该电脑用了2.0GHz的英特尔CPU,新电脑第一次运行便出现了蓝屏死机的间题,强行关机后再不能开机。经华硕公司两次维修后,仍不能正常使用。朋友周成宇对其电脑进行检测后,认定电脑的核心部件CPU(中央处理器)使用了禁止在市场流通的工程测试芯片(测试版CPU)。随后黄静、周成宇二人以向新闻媒体曝光此事作为谈判砝码,向华硕公司提出高达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要求。双方数次谈判未果后,华硕公司报警。随后两人被刑事拘留并被批准逮捕。
  此案虽然以两人最终无罪并获得国家赔偿而告终,但周某和黄某的行为能否构成敲诈勒索罪,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没有统一认识,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在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以向媒体曝光或类似方式相要挟,索取巨额赔偿的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另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维权过当的行为虽然不合理但并不违法,更不会触犯刑法。争议焦点在于两方面:
  一是消费者以向新闻媒体曝光或者类似方式相要挟,实现索赔的行为,能否成为敲诈勒索罪中的"要挟";二是如何认识索索赔数额与行为性质的关系。
  二、敲诈勒索罪的界域
  研究维权是否超过必要限度而涉及敲诈勒索罪时,必须先澄清敲诈勒索罪的界域,因此,有必要分别就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进行分析,由于主体要件、客体要件的界限较无争议,所以主要围绕客观与主观要件进行讨论。
  (一)敲诈勒索罪的客观要件分析。
  刑法理论界一般认为,敲诈勒索罪客观方面表现的基本结构为:行为人实施威胁或要挟-被害人畏惧-被害人交付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如前所述,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要挟。我国刑法典对威胁或要挟的内容和形式均没有限制,只要行为人所告知的恶害,根据社会相当性足以使被害人产生精神强制,产生畏惧,从而妨害其意思决定自由或行动自由即可,至于恶害是否即将来临,恶害内容本身是否合法、侵害的强度如何、行为人是否真的会付诸实现、被害人是否事实上产生恐惧,则在所不问。
  (二)敲诈勒索罪主观要件分析。
  刑法理论通说认为,敲诈勒索罪的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司法实践中,对非法占有的目的存在与否的判断非常困难。尤其是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权益纠纷的情况下,更难判断。构成敲诈勒索罪一般应以提出不正当的要求为特征。"不正当的要求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行为人以威胁手段所要求的东西是其无权要求的;第二,虽然行为人要求的东西是其有权要求的,但威胁要挟使用他无权使用的手段。如果行为人确信有合理的根据提出该项要求.且使用威胁手段是强化其要求的正当手段,则该要求不属于不当。"[1]据此,如果行为人的要求是非法的,则以威胁手段提出该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如果行为人的要求是合法的,采用合法手段进行威胁,则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在电脑索赔案中,黄静因华硕公司交付的笔记本电脑中有商家禁止使用的产品,致使电脑无法正常使用,对于商家的违约或者侵权行为,黄静享有法定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其提出索赔是合法的,行为的方式也无可厚非,当然不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消费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要厘清消费者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关键须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向媒体曝光是否属于威胁或要挟的手段,二是消费者的巨额索赔与非法占有目的的关系。
  (一)向媒体曝光行为分析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未将向新闻媒体曝光作为消费者维权的法定方式。而在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作为消费者常用的维权方式--向新闻媒体曝光是否就是非法的呢?是否属于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或要挟的手段呢?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此存在争议。如王作富教授认为:"采取向媒体曝光的手段是一种合法的手段……索赔案件,达成协议前,被害人、被侵权人声称要向媒体曝光,并不是法律所禁止的手段。"[2]也有学者认为:"媒体舆论不是纠纷解决的途径,媒体传播信息广泛迅速,商家有缺陷的商品或服务一旦被公之于众,将会对其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向媒体公布会对相对方产生一定程度的精神强制,是一种胁迫行为。"[3]也有人认为:"在两个彼此独立、毫无关联的合法行为组成一个新的行为之后,这一新行为就具有一种不同于其组成行为的新质。对于这一新行为合法性的判断,就不能根据其组成行为来判断,而应根据该行为自身的性质来判断,因此,孤立的看,高额索赔并不违法,向媒体公布商品的缺陷也不违法,但如果将是否实施公布行为作为获取索赔的手段,将获取索赔作为不实施公布行为的条件,则这种行为就与刑法规定的敲诈勒索行为相符合"[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