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我国商标在先权保护的立法缺失及应对(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22 16: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凯歌
分享到:

 

  第二,对于商标先用人需要附加区别标识的规定也应当斟酌。应当以商标先用权人的权益是否可能受到实际影响为标准,在坚持注册原则的前提下,如果商标先用人的权益因附加标识而可能影响权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应当提供相应的补偿。

  2.完善未注册商标的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未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制度。我国现行商标法规定了注册商标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来许可他人使用,但是没有规定未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应该说对未注册商标的使用持禁止或否定的态度。依照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满足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等条件下签订的未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符合法律的规定,应当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此外,未注册商标的文字、图案等商标要素的著作权或肖像权、商号权或知名商品的装潢、包装尽管在《商标法》中没有做出规定,但是受到《著作权法》、《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的保护[3]。因此,从维护公平、安全、便捷的商法原则出发,规范未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制度,充分保护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十分必要。

  第二,完善商标先用权制度。我国商标法应当对在先使用权做出系统明确的规定,构建完整的商标先用权制度,具体包括在商标在先使用权的对象、先使用权的效力范围、在先使用权的构成要件、地域限制,以及在先使用权的行使方式、商标在先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等等,以便于实际操作。

  第三,建立未注册商标备案制度。现实当中存在的大量未注册商标使得对其管理与保护相当困难。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发达,可以尝试利用网络科技,建立未注册商标管理保护系统,未注册商标权利人将自己所使用的商标有关信息向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商标局通过商标数据库的形式,将未注册商标的信息收集起来,从而方便商标局在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发生冲突时能够及时查询数据库,了解权利冲突的具体事实。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建议

  首先,尝试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保护商标在先使用权利。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对未注册商标使用人的权利提供明确的保护,甚至没有明确提出"未注册商标"的概念。这种情况反映了我国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这也与我国的注册商标法律制度有关。建议在该法中明确未注册商标的概念,用"已经建立一定商誉的未注册商标"取代"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从表述内容上看没有本质差异,但是更有利于对未注册商标在先权利人的保护。其次,要明确认定商标抢注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当前商标抢注行为并没有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不正当行为中,因此造成实践中对商标抢注行为界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存有较大困难。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以细化规定的方式,明确将商标抢注纳入不正当竞争的范畴,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在先权利的保护作用。要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在先权利人保护的补充作用,"如果商标法、专利法、版权法这类知识产权单行法比作是冰山,那么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是使冰山赖以漂浮的海洋"。[4]

  参考文献

  [1]王莲峰.我国商标权限制制度的构建-兼谈商标法的第三次修订[J].法学,2009(11).

  [2]张玉敏.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M].法律出版社,2003.

  [3]杜颖.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保护论纲--兼评商标法第三次修订[J].法学家,2009(3).

  [4]刘明江.商标权效力及其限制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