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双因素理论在中国知识型员工中应用的新发现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09 14:4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尹志欣 马君
分享到: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激励知识型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企业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主题。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企业如何激励员工的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和指导意义。在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双因素理论能否直接运用在中国情境下的知识型员工当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借助调查问卷的手段,探究了双因素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知识型员工群体中的激励因素的变化,研究结论对理论发展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中国情境;激励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技术的变革和新经济的兴起,以强调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开始逐步发挥作用,人类社会从后工业时代迈入了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型社会。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但带动了传统产业的顺利转型,催生了大量的知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以知识创造、应用、传递、增值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工作群体--知识型员工。他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是高效生产力的代表,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巨大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知识型员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研究者们对之已有不少贡献和研究。但是,中国有特殊的国情,又处在于西方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知识型员工有其独特的特点,对中国情境中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既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也不同于管理非知识型员工。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制造业十分发达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提出的。在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双因素理论能否直接运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情境下的知识型员工当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中国情境下的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比较分析研究,意在探究双因素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知识型员工群体中的激励因素有何变化,期待对理论发展和管理实践有些助益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
  1.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最早是由德鲁克提出的,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到了20世纪70年代,德鲁克进一步将知识型员工的定义阐述为"在工作中因为运用知识而非因为投入体力而获得报酬的人"。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在不断地根据商业环境调整和重塑自我,拥有高水平的知识面和技能,并且具有很高的流动性(Drucker,1994)。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知识型员工(也被称为创新阶层)常被看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Lepak&Snell,2002)。这些员工参与知识的创造、传递和应用(Davenport,Thomas&Cantrell,2002)。知识型员工一词通常指的是员工的工作以处理知识或信息为主(Cortada1998)。
  知识型员工并不是一个新的员工类型,这种类型的员工其实已经存在已久,只是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其数量和重要程度才明显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作为白领工人的一个新类型,知识型员工主要区别于体力劳动者或蓝领工人。(Darr&Waehurst,2008)
  在本文中,知识型员工主要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知识的创造、利用、扩展和传承活动,并为企业做出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价值增值、具有创新性贡献的以此为职业的人。
  由于受教育水平的不同,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价值观、态度、内在需求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与非知识型员工具有诸多不同。
  (1)具有知识资本和创新能力。知识型员工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经验,主要以知识的创造、传递、运用和创新为主要目的,其工作是非结构化的,具有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2)较强的自主性且工作成果难以监控和评价。知识是无形资产,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是很难被观察和直接监控,他们较独立、自主,这也是知识型员工与体力工作者最根本的区别。
  (3)工作富有创造性。知识型员工更追求任务的多样性,其工作更富有创造性,更独特,很难甚至不可能被标准化。
  (4)有更高的追求。工作的产出对知识型员工来说意味着对未来发展的价值创造。所以,当工作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时,他们会竭尽所能去完成工作,最终获得自我实现。
  (5)较高的流动意愿。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忠诚度和较低的企业忠诚度。他们更关心的是个人在专业领域取得的进步以及个人的自我实现价值回报,所以他们由追求终生就业转向追求终生就业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使得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信息网络的冲击,人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这种情况下,财富主要是由知识和管理而创造产生的。知识经济时代也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资本雇佣劳动转为了知识雇佣资本。知识型员工的出现实质上是对过去管理实践和假设的改写和重塑,因此很显然,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与传统的劳动者是有区别的。
  2.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在1959年《工作的激励因素》中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理论),赫兹伯格和他的同伴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的11个组织的多名工程师和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让人们详细描述自己感到工作中特别好和特别差的情境,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归档。调查发现,人们对工作满意时和对工作不满意时所做出的回答大有不同。一些因素始终与工作满意有关,而另一些因素则总是与工作不满意有关。获得进步、得到认可、责任、成就等内部因素,都与工作满意有关,即激励因素;如公司政策、监督管理、薪水、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会导致人们工作的不满意,即保健因素。
  以往很多人认为只要消除工作中不满意的因素,就可以使员工满意,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点,即使保健因素得到满足,其作用也非常有限且不持久。为更好的激励员工,除了要注意工作外部因素,更要注重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不断丰富工作内容,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为管理者更高效的激励员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双因素理论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术研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但是,针对不同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我们需要适时、适地的对双因素理论的实际运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结果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被试主要来自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在职博士以及部分企业的员工。总共发放300份问卷,实际回收287份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82份。其中样本构成情况如下:
  (1)企业:国有企业92人,民营企业109人,外资或合资企业81人。
  (2)学历:博士后及以上10人,博士研究生48人,硕士研究生114人,全日制本科110人。
  (3)工作类别:技术/研发人员25人,专业人员93人(包括财务/审计人员、金融工作者、顾问/咨询),管理人员66人,行政人员41人,营销人员24人,其他33人。
  2.调查结果。为了研究双因素理论在中国情境下企业知识型员工中的应用是否有效,藉以检验双因素理论是否具有中国企业的普遍适用性,笔者按照双因素理论中关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表述,设计制定了调查问卷。在问卷中设置了两个问题:(1)你认为在企业组织内部环境中,最有利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因素是什么?(2)你认为在企业组织内部环境中,最不利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因素是什么?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