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关于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探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08 20:3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马雪鹏等
分享到: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一个重大的问题。如何挖掘老龄人力潜能,满足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不足的需求,缓解老龄化社会养老的经济负担,促进我国经济和谐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老龄人力资源 开发途径

  1.前言

  当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7亿,预计在未来40年后,即2050年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约占我国总人口1/3,届时我国全面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大力发展的阶段,社会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不足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矛盾日益严重,深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是缓解社会经济发展中劳动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的必要手段。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环境下,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具有成本低、资源丰富、人力经验丰富、社会阅历深等特点,深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有效能量,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深远。

  2.深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2.1提升老龄人身心健康。

  老龄人到达退休年龄,从工作岗位走下来后,以往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被改变,“空虚”、“无聊”、“孤独”等负面情绪油然而生,不利于老龄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则导致老龄人生理和心理疾病的产生。深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使老龄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发挥自身余力,不但可以补充社会劳动力,同时还可以丰富老龄人晚年生活,有效促进老龄人身心健康发展。工作是人们在社会上获得生存的必要手段,也是人们发挥自身才能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老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余力,实现“老有所为”,改变“终日无所事事”的尴尬局面,提高老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使老人以自信、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老龄人再就业,可以促进心脑活动,加强体力,预防老年疾病的发生,促进老龄人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

  2.2增强社会经济建设劳动力。

  深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劳动力,是解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劳力不足的有效途径。据联合国预测,在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随后以年均约400万人的速率下降,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社会“民工荒”的现象不断严重化,深刻揭示社会劳动力紧缺的内在本质。通过深化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对老龄人群中存在的有效资源进行挖掘再利用,弥补社会劳动了供应不足的缺陷,增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劳动力,保证社会经济和谐快速发展。

  2.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获得长远和谐发展的必要战略,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一旦人力资源出现缺乏,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就无从谈起。老年人力资源是社会闲置的资源,也是一支具有强大能量的资源,通过开发使之作用于社会建设,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老龄人群中,不乏有资深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等成功人士,其社会阅历丰富,科学技术能力强,知识渊博,是社会宝贵的资源,应当建立有效的制度重视和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积极调动老龄人发挥自身价值,使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的应用中得到具体的体现。此外,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可以有效减低社会养老的经济负担,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政府、企业、社会支付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险、退休金、医疗保险等经费逐年上升,巨大的养老经济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建设,通过深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使老龄人在身体健康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活动,丰富个人养老储备,可以有效减轻社会养老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