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模式研究(2)
2.2.2 政策因素
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基础不够牢固。开发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政策体系是在产业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推动下建立并完善的,缺乏对人才队伍的充分调查、了解,政策偏向于物质,激励表现在资金、财税、投融资方面都有明显的量化规定,强调“给”,对于人才的反哺作用,即对于人才参与重大科研活动做出的贡献以后的激励政策缺乏;人才开发缺乏整体系统性,没有形成完整的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完整政策。从横向维度看,与全区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衔接性不大,有关协调机制尚不健全;政策分类指导性不够,全区高精尖端领域人才政策缺失。
2.2.3 区域因素
区域经济实力优势不明显。徐州在全国属于三线城市,省里人才政策更多地关注的是苏南苏中地区。开发区作为新晋的国家级开发区在省内23个相同级别的开发区行列属于新成员,与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不论是发展规模、增长潜力,还是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相比,都不占有绝对优势;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竞争优势强的产业少,高端创新载体和孵化平台尚不具备规模,受政策区域偏向性影响大。
3 构建“以用为本”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模式
3.1 现实意义
构建“以用为本”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模式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目前存在着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以及“不被用”的问题。倡导“以用为本”就是引导人才开发实践避免走入形象工程的误区,导致人才本身得不到有效使用,造成了人才本身的浪费和各种资源的损耗。因此,“用”是使人才开发机制与人才效能紧密联系的关键环节。
3.2 指导思想与内涵
“以用为本”模式的要义就在于统筹兼顾与把握重点,人才开发的整体工程中用是中心环节和关键点,用好人才才能实现人才效能,人才效能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进而实现人才贡献,效能与贡献有机统一,是对“以人为本”理念在现实中的有效利用和集中体现。
3.3 各环节模式分析
3.3.1 基于能力的人才选拔模式
该模式是“以用为本”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模式得以顺利构建的基础与前提。目前高学历、高职称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单位定义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标签,导致出现盲目去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短时期内或许对工作和个人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从科学人才观的角度看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创造力。
在选拔标准方面可以把品德作为基础选拔指标和长期评价依据,能力的具体指标可以为:专业技术水平、合作力、领导力、胜任力。学历、职称作为除此之外的参考因素,各指标的权重因用人单位发展战略需要而异。同时,构建基于能力的选拔模式要注重选拔方式方法。人才来自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有自己特定的习惯与文化。针对开发区项目建设的第一要务和招商引资的主要特点可以考虑与招商引资捆绑在一起进行,产业推动型人才集聚,形成“双招双引”的效应。
3.3.2 重效能的人才使用模式
从使用目的看,“以用为本”的主旨就是强调注重实绩,不过分限制使用形式,主要可以采用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两种。对于全职引进的,设置“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的技术类中层岗位;柔性引进的考虑技术总监之类体现其领队地位。对工作任务的安排既要充分发挥其特长高标准高要求又要体现注重挖掘其探索能力、挑战未知领域的潜力,区别于一般性人才。对于具有一定周期要求的特殊项目授权充分,权责明晰,鼓励适时适度利用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平台等各类资源以提高时效,运用弹性工作时间使人才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创新。
重效能的人才使用模式也有利于政府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目前高层次创新人才实践的不断深入,政府已经必然地成为开发的另一个主体,人才资源可以为政府所用,为政府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及时梳理人才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3.3.3 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以用为本”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模式内涵的重要体现。其特点就在于摆脱了一般性培养的重培训轻领悟,重形式轻效果,重短期任务轻长期规划的弊端,更加重视规划性与科学性,创新型与规范性兼顾。
只有加强对本单位人才才能的培养才能凸显人才的特质保持人才的先进性和创造性。从平台载体来讲,重点实验室、创业园、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可以利用载体本身的独特功能优势,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发探索能力和攻坚克难水平,以成果作为主要培养成果的体现;从政府层面来讲,政府主要起到牵头的作用。在拓宽更多培养途径、建立与高校、国外人才机构的联系方面下功夫。
3.3.4 多元化人才评价模式
该模式是对“以用为本”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模式效果的集中体现,也符合“以用为本”模式的创新性与灵活性要求。第一,评价标准具有前瞻性。传统的标准并不完全适用,可以考虑增加评价指标,适当保留原有的部分标准如专利、高新技术成果的数量,获得项目资助的金额,增加探索精神的评估,尤其是在培养领军人物方面这一项相对重要,如对风险的敏感性、攻坚克难水平、创新远景等。第二,评价主体适当灵活。除了用人单位以外,人才所在的高校院所、开发区人才工作机构也参与进来,着重评价人才对全区产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和未来发展远景。同时,避免评价结果受到人为影响。事前需要确定清晰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并用严密的评价流程来加强人才选拔整个过程的控制。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