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对三次采油时期洗井方式及管理方法的探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23 10:5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海彦
分享到:

 

  [摘要]本文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对三次采油高含水阶段的洗井方式及管理方法进行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洗井 洗井方式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E925

  一、前言

  目前我矿共有油井1325口,抽油机井488口(含8口提捞井),螺杆泵井780口,电泵井57口,其中单管生产井362口。主要采用中转站热洗泵热洗、高压热洗车热洗、超导热洗车热洗三种热洗方式。

  目前水驱抽油机井平均热洗周期114天;聚驱抽油机井平均热洗周期103天;水驱螺杆泵平均洗井周期为96天;聚驱螺杆泵平均洗井周期为82天。具体分区情况见表1:

  表1 二油矿各区块油井热洗周期统计表

  区块 抽油机井 螺杆泵井

  井数 综合含水 平均周期 井数 综合含水 平均周期

  水驱 289 95.2 114 134 95.7 96

  北西块聚驱 80 97.7 129 74 97.2 109

  北西二区 52 86.2 79 283 87.7 77

  北西一区 36 92.1 82 289 93.1 81

  合计 457 94.7 110 780 92.8 85

  二、洗井方式

  (一)中转站热洗泵热洗

  1、“一泵双洗”

  螺杆泵泵径小,洗井难度大,特别是小排量螺杆泵洗井通道狭小易引发洗井憋压问题。由此,我矿摸索出 “一泵双洗”热洗方法,缓解了小排量螺杆泵洗井困难、憋压的问题。

  我们将GLB500泵型及以下的螺杆泵井定为“一泵双洗”井,以计量间为单位,以泵径、产量、含水、液面四项为主要井况因素,按照“井况相近配对”的原则实行。

  “一泵双洗”首先需要在热洗压力稳定后,在计量间分别关闭热洗闸门,观察每口井的泄压幅度,从而确定井是否洗通并初步均衡调控单井的热洗排量,要始终保持两井在热洗过程中热洗排量均衡;再次是适当延长洗井时间,保证洗井彻底。此外,要求岗位工人每小时落实单井返回温度情况,并根据返回温度对单井热洗排量做进一步调整,实现同时洗好2口井的目的。

  2、管线连接式洗井

  2010年底到2012年我矿大规模投产北西一新井,这些井均为小排量螺杆泵及单管通球井,无法应用传统的中转站热洗泵洗井,在洗井管理上有较高难度。

  针对北西一区单管通球井洗井设备不足的问题,我矿经研究后,于今年7月份自筹资金购进高压软管500余米,采取就近与其它采油队老井连接的方式,利用晚上时间用其它中转站的热洗泵为北西一区单管井洗井。 截止到目前,已实现洗单管井泵56口,一定程度缓解了北西一区洗井紧张的局面。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中,预计还将有77口单管井通过连接高压软管可以实现热洗泵洗井。

  (二)高压热洗车洗井

  340#地区树状流程井和北西块一区单管井投产后,厂里为我矿配备了6台高压热洗车。为了有效发挥热洗车的作用,我们认真摸索了高压热洗车洗井方法。

  由于热洗设备不足,在6月10日以前我们每口井只洗2罐水(24m3),耗时3-4小时左右,每台车每天洗2口井,勉强完成热洗计划,且洗井效果不好。一是北西一区卡泵井出现多,再是单管井管杆蜡堵严重。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