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粗铜氧化精炼的热力学分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09 14:0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吴晓春
分享到:

 

摘要:对粗铜氧化精炼过程中发生的五个基本化学反应的自由焓进行了详细计算,并对自由焓-温度图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得出了杂质氧化的顺序及可除去的程度,从而得出了粗铜经氧化精炼后产出的阳极铜的合理成分.结合工厂实例,求得该厂粗铜中各种杂质在火法精炼中可除去的程度.

  关键词:火法精炼;热力学;粗铜;杂质;氧化

  中图分类号:TG146.1+1文献标志码:A

  0前言

  粗铜氧化精炼的原料为转炉吹炼所得的粗铜,一般铜的质量分数为98.500%~99.500%,杂质的质量分数为0.500%~1.500%.粗铜中一般含有Fe、Ni、S、O等杂质以及Se、Te、Ag等有价元素.因此,熔融粗铜是一个多组元溶液,溶剂是金属铜,溶质是粗铜中含有的杂质元素.

  杂质S的危害是增加铜液中SO2的含量,在铜液凝固时造成气孔,多孔的铜阳极对电解精炼是非常不利的.杂质Fe的危害是化学溶解进入溶液,当溶液中含有Fe2+时,在阳极上将会发生氧化反应:Fe2+-e→Fe3+;Fe3+在阴极又被还原:Fe3++e→Fe2+.这样,Fe离子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来回“拉锯”,降低了电流效率,无意义地消耗了电能.按年产4.5万t电解铜计算(取铜电解回收率为99.930%),每年多进入溶液的Fe量为5400kg,将多消耗H2SO4约9500kg.因此,在粗铜氧化精炼的生产中,最被关心的问题是:粗铜中的杂质哪些能氧化,哪些不能氧化,可能氧化的杂质的氧化顺序及其被除去的程度.本文将通过热力学计算解决这些问题.

  1基本化学反应

  表1为某厂2012年6月份粗铜的化学成分.

  表1粗铜成分

  Tab.1Thecompositionofthecrudecopper

  生产中,氧化段操作时,空气经空压机后的压力为0.20~0.25MPa,压缩空气经插在铜液中的铁管鼓入熔体,用来氧化杂质.本计算中取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20MPa,则与熔体相遇的O2的分压PO2=0.042MPa[1].

  熔铜中的杂质M′按下列公式氧化成M′O:

  Cu2O+M′=2Cu+M′O

  (a)

  反应式(a)由以下反应综合而成:

  4Cu+O2=2Cu2O

  (b)

  2M′+O2=2M′O

  (c)

  M′为Fe、Ni、S、Ag等,M′O可能进入炉渣或进入气相[2].为了对反应(a)进行热力学分析,本文基于1molO2分别计算反应(b)和(c)的自由焓ΔG.

  在1400~1500K的氧化精炼温度范围内,根据各氧化物生成反应的标准自由焓ΔG0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数据表和有关Cu-S-O系的试验数据,将有关各元素氧化反应的自由焓ΔG与T的关系式列在如下各ΔG的计算式中[3]:

  4Cu+O2=2Cu2O

  (1)

  ΔG1=-361740+156.25T+

  19.16Tlg[γ2Cu2OX2Cu2O][γ4CuX4Cu]PO2

  2Fe+O2=2FeO

  (2)

  ΔG2=-529210+129.54T+

  19.16Tlg[γ2FeOX2FeO][γ2FeX2Fe]PO2

  2[Ni]+O2=2(NiO)

  (3)

  ΔG3=-529210+129.54T+

  19.16Tlg[γ2NiOX2NiO][γ2NiX2Ni]PO2

  4Ag+O2=2AgO

  (4)

  ΔG4=-361740+156.25T+

  19.16Tlg[γ2AgOX2AgO][γ4AgX4Ag]PO2

  S+O2=SO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