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发展现状分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24 15:4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丁寒雪
分享到: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发展历程的研究,将其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产能过剩凸显期、产能过剩加剧期和产能过剩严重期。在发展历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现状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我国在水泥、玻璃、化工、有色金属和多晶硅等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关键词] 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发展历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52

  [中图分类号] F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88- 03

  “过剩”是完全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常态,但持续的且程度不断加剧的“产能过剩”却是中国特有的现象。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消费品到工业品、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领域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尽管政府对产能过剩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治理重点也逐步明确,但受制于体制机制性的束缚,产能过剩持续加剧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1 中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发展历程

  1994年之前,中国计划经济占据绝对的主导低位,无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工业消费品都存在较强的供给约束。1994年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伴随市场的放开,商品市场逐步走向供大于求的需求约束,“过剩”局面开始逐渐显现。依据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引发因素、表现特征的差异,可以把中国产能过剩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

  1.1 产能过剩凸显期(20世纪90年代)

  1994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一纲领的指导下,经济各领域的计划性限制逐步放开,企业、个人投资蓬勃兴起,社会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带动市场供给的快速增加,生产生活用品长期以来供不应求的格局逐渐被打破,消费品买方市场格局加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贸出口遭受重创,国内消费需求也随之转入低迷,由此导致中国经济领域第一次大范围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1995-2001年,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所占比重分别为:14.6%、9.1%、31.8%、33.8%、80%、79.6%。其中,1997年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比重占36.9%,农产品的比重占25.2%。供过于求较为严重的商品包括:化工类100%,建筑装饰材料100%,五金商品60.87%,交电商品56.25%,纺织品54.32%,日用杂品52.17%,针棉织品51.72%,棉麻蚕茧57.14%。1998年,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比例为33.8%,1999年上半年上升至72.2%,下半年则进一步扩大为80%,供过于求的比重比上半年和1998年同期分别高出7.77和35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下半年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供过于求的比例分别为91.14%和42.34%,同比分别增加4.12和14.41个百分点。

  从数字上看,当时在消费领域已经形成明显的“供给过剩”,但结合当时的供求特点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无效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表现为工农业发展较好,生产能力有较大提升,但居民商品消费需求却不断下降。从需求方面看,由于处于买方市场,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细致化、品质化,消费者对产品的种类、式样、质量以及服务等有很高的要求;从供给方面看,当时中国许多企业并不能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生产情况,从而出现了虽然一般加工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但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高品质商品却呈现供给不足。从当时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不少行业的设备闲置严重,呈现出生产能力利用率低。

  1.2 产能过剩加剧期(2002-2008年)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制造业出口的大门由此敞开,为缓解国内供给过剩提供了出路,但同时也为产能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动力。此外,为有效应对这一时期的通货紧缩,中国政府也实施了持续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出口,带动了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增加。在这两种力量的推动下,中国消费品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不断加剧,同时,一些生产资料行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铁合金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加剧。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指出,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4个行业极有可能存在产能过剩。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指出,确定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已达到11个。

  商务部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国内39个工业行业的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9%,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整体呈现加剧的趋势,特别是钢铁、电解铝等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严重,出现了价格下跌、库存和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的现象。此外,国内600种消费品市场中,纺织品、家电、鞋等商品市场需求减弱,供大于求趋势明显。在商务部监测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73种家用电器中,87.7%的商品供过于求;19种五金电料商品全部供过于求。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明文指出,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水泥产能18.7亿吨,在建生产线产能6.2亿吨,另外还有已核准尚未开工的生产线产能2.1亿吨,产能全部建成后将达到27亿吨,而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全国平板玻璃产能6.5亿重量箱,即将投产产能4 848万重量箱,此外还有30余条在建和拟建浮法玻璃生产线,累计产能超过8亿重量箱,产能明显过剩;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 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此外,全球范围内电解铝供过于求,国内电解铝产能1 800万吨,占全球42.9%,产能利用率仅为73.2%;造船能力为6 600万载重吨,占全球的36%,而2008年国内消费量仅为1 000万载重吨左右,70%以上产量靠出口;大型锻件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隐忧。

  形成这一时期产能过剩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投资与消费的严重不协调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除1997年),最终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保持在50%以上,而2002年、2003年大幅下降,之后基本保持在40%左右。与之相对应,资本形成对国民经济拉动的贡献率自2002年开始超过最终消费。尽管这一时期外贸出口大幅增长,但增幅依然低于国内投资的增速。这种投资与消费的反向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过剩产能。

  这一时期,投资加速的重点在工业部门,特别是能源与基础原材料行业,如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煤炭、化工、水泥等行业。2004-2008年间,这些行业投资平均增速基本保持在30%以上,其中煤炭与电气更是超过40%,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以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