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总部经济助推“走出去”战略实施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30 09:0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雪
分享到:

 

  编者按:总部经济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空间配置的思路框架,将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看作两个功能板块,推动这两个功能板块在不同空间上进行布局,进而实现不同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我国应加速总部经济发展,加速中国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企业规模实力,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2012年9月"第八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我国总部经济理论的首创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作了题为《总部经济助推"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主题发言,本刊以访谈的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赵老师,您是总部经济理论的首创者,研究总部经济多年,请问,您是在什么样的经济背景下提出总部经济理论的?

  赵弘:我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很多困惑、矛盾和问题的经济背景下提出总部经济理论的。总部经济理论的提出,解决了经济发展中很多困惑、矛盾和问题,一方面,总部在人才、信息密集的城市集聚,为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要素成本越来越高的大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战略思路;另一方面,为地处欠发达地区或中小城市的企业快速提升发展能力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同时,总部经济模式架起了大城市与小城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沿海城市与内陆地区等资源禀赋差异比较大的地区之间的合作通道,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发展壮大,具备了以总部经济模式发展的能力,也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奠定了基础。未来应利用我国不同的区域发展落差,支持企业在国内跨区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国家利益最大化;同时鼓励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向世界,在贴近海外市场、在具有原料成本优势的区域建立生产基地,推动企业从"产品走出去"转变为"品牌走出去"、"渠道走出去"、"基地走出去",乃至"研发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总部的经济链条,取得在全球资源配置中更多的总部经济收益。加快我国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的动因是什么呢?

  赵弘:我国企业加快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有三大动因:

  第一,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口加工、贴牌生产的模式遭遇双重挑战:一方面,欧美各国普遍提出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比如奥巴马签署制造3促进法案,提出"希望未来的汽车、飞机上都能有'美国制造'标志";陶氏化学、卡特彼勒、通用电气、福特汽车等开始将部分制造业务从中国转回美国本土。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抬头,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技术性壁垒(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绿色壁垒(环保管制)、信息技术壁垒等变相的贸易壁垒,给我国产品出口带来更大阻碍,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劳动密集产业逐渐移到周边成本更低的国家。近年来,我国要素供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价格迅速上升,2001-2010年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上涨2.4倍。2010年我国城镇制造业职工月均工资为2552元,而越南制造业从业人员月均工资为1000元左右,印度为600元左右,我国是越南的2.5倍,印度的4倍。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产业逐渐移到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