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试论“中国梦”视域下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23 19:1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康珂
分享到:

 

  摘 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以经济复兴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结构问题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全局性瓶颈,中国经济只有调整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当前供给结构不协调的根源是政府过度干预,需求结构失衡的根源是贫富差距较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供给方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是市场决定价格。在需求方面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在公共产品和二次分配领域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宏观经济政策要从短期刺激转向促进长期均衡发展,以长远策略稳定市场信心。

  关键词:“中国梦”;经济结构失衡;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战略性调整;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2-0097-04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结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经济结构存在深层次矛盾,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李克强在出任总理之前就指出:“调整经济结构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1]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2]实现中国梦需要坚实的经济力量,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维系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探寻新经济增长点。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转型、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经济力量。

  一、为“中国梦”夯实物质基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必然性

  近年来,“中国崛起”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可是,如果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严格地说,中国不是在崛起,而是在复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3]的确,历史上中国曾长期是世界最富强的国家,据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2001)计算,公元元年到近代,中国GDP占世界GDP的份额一直在20%以上,到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高达32.9%,超过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4]。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侵略,内乱不止,中国人民遭受了一百多年的深重苦难,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不断下降,逐渐沦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从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政治独立和民族解放。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走上通向繁荣富强的道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8年,中国GDP位居世界第10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GDP在2010年达到58783亿美元,超越日本(54589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5]。从竞争力角度来看,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在148个经济体中排第29位,虽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新兴经济体中表现最佳,领先南非(第53位)、巴西(第56位)、印度(第60位)和俄罗斯(第64位)[6]。逐渐加强的经济实力和全球竞争力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如何完成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全面转型是未来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中国仅仅是刚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大但实力不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梦的物质基础还不够牢固,在经济结构、民生保障、收入分配、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领域问题突出。结构问题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全局性瓶颈,中国经济只有调整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

  二、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深层原因:政府的过度干预与贫富差距过大

  结构与总量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合理的结构是总量增长的基础,如果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势必受到抑制。在结构合理的条件下,经济刺激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在结构不合理的条件下,经济刺激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保证经济增长,但强化结构扭曲,从长期看,不仅不能保证持续增长,反而会导致更深层次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逐渐积累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在短期内抑制了经济下行,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使原本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固化。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是生产和消费,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组成了最基本的经济结构。在供给方面,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且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大。在需求方面,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与投资严重失衡。破解结构难题,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

  (一)供给结构不协调的根源是政府过度干预

  在供给方面,产业结构形成社会基本的供给结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多年效果不大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在检验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方面的作用受到抑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产能过剩的行业无一例外都曾经是政府选定大力扶持和补贴的产业。我国多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都是由政府主导,而现实中以政府为主体的调节方式往往难以奏效,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产业结构最优。弗兰克·H·奈特(1921)在论证利润的起源时指出:“生产商品是为了满足欲望……经济制度最为重要的特征,即生产是为市场的生产。”[7]消费者的需求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市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是生产者而非政府承担起预测消费者欲望的责任。在价格的指引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按照经济原则决定自己的行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是企业在利润驱动下自发改变资源在产业部门的分配,以不断地适应需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经济力量相互角逐,结果决定了哪些行业兴盛,哪些行业衰落,探索出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可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作用,通过市场自发形成,不是政府能够事先决定的。正如哈耶克(Hayek,1935)所言,“一旦我们为了不同的目的竞争可利用的资源,经济问题就产生了。它产生的标志是必须考虑成本问题。”[8]这正是计划经济在短期内能迅速完成一项目标,但在长期却表现糟糕的原因。

  第二,退一步,即使政府事先预测出什么产业结构最优,也无法准确地进行调整。因为现代经济复杂多变,政府决策往往滞后和缺乏弹性,无法准确引导资源配置。在价格的指引下,生产者决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生产什么商品。企业家不需要了解市场的全部,只需根据价格变化,就能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作出相对合理的决策,改变资源流向。因此,价格机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发现知识、使用知识、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机制。产业结构调整选择政府调节机制还是市场调节机制,关键是看哪种机制能够更为充分地利用现有知识。这些分散的知识不可能完全汇集给政府,政府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如无数个微观个体所掌握得充分。

  第三,再退一步,假设政府事先知道什么产业结构最优,而且掌握了全部信息,有能力准确地调整产业结构。尽管这样的假设已经很荒谬,但是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政府未必愿意科学作出决策或严格执行规则。政府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还需要一个假设,就是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公正无私地进行科学决策,并严格贯彻执行。然而现实中,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可能从自身利益、部门利益最大化出发,利用其决策者的地位制定符合其个人或部门私利,而非社会整体利益的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解释了政府这一行为。在我国,企业行贿官员以获取政策优惠或官员与企业合谋骗取财政补贴的案例屡见不鲜;地方政府为追求GDP而保护落后产能,不考虑国家长远规划和宏观政策导向的现象也屡禁不止。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宜担任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我国供给结构不协调的根源是政府过度干预。

  (二)需求结构失衡的根源是贫富差距较大

  在需求方面,收入分配结构决定社会基本的需求结构。从国内看,我国需求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居民消费需求持续走低,投资与消费失衡。从2001年到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45.3%降至35.7%,而世界平均水平一直在61%左右①。我国不仅严重偏离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持续恶化,其根源是贫富差距较大。影响贫富差距的原因很多,这里主要谈两点。

  第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凯恩斯消费函数强调总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杜森贝利认为相对收入更为重要;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预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弗里德曼则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无论哪种消费理论,都指出收入是影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对于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是居民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至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显示,我国基尼系数连续10年都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最高的2008年为0.491。在此之前的2007年,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仅为39.7%,比1995年大幅下降11.7%②。2008年至2012年,该比重略有上升,基尼系数也随之下降。但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一般都在50%以上,我国明显偏低。初次分配奠定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