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
问题的提出
供应链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关研究从单个企业的内部物流系统到传统的企业间的供应链系统,再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相互协作的供应链网络系统,直至现今为满足经济全球化需求而出现、涉及不同数量和规模的企业、跨越不同空间的庞大而又复杂的供应链虚拟整合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虚拟整合已经成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适应复杂环境、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缓解外部不确定性、转移风险、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来临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同地区企业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虚拟整合在不同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网络关系,有利于参与企业从供应商和顾客的长期互惠合作关系中获取诸如互补性资产、信息、知识等关键资源。在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以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互惠来增加经济利益(Lado等,1997;Chen和Paulraj,2004a),并且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
供应链虚拟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其任一阶段的存在形式和形成途径,都是对过去发展的不断积累,以及对已经丧失价值的形式的摒弃和突破。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虚拟整合这种组织结构形态及其形成途径决定了供应链协作企业之间的能力、发展方向和“制度”框架。
基于此,在供应链虚拟整合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愈发重要的今天,有必要对其形态演变以及形成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换言之,探讨供应链虚拟整合在不同时期的结构形态、演进规律以及形成途径,将关系到供应链理论和实践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对供应链虚拟整合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着重探讨不同时期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存在形式以及形成途径,同时基于上述演变规律,指出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的演进发展及相关评价
(一)供应链
供应链虚拟整合是由供应链逐渐演化而来的。关于供应链的概念,学术界普遍认为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Jay Forrester(1961)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对产业上下游关系进行优化时,率先提出供应链的概念。如若将界定范围进一步拓宽,关于分销(Heekert和Mineo,1940)和物流成本(Lewis,1956)等相关研究实际上也可纳入供应链的研究范畴,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所提出的“价值链”概念同样可视为对供应链的一种诠释。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与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供应链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所重视,他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譬如,Turner(1993)认为,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经过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过程到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的连结。国内学者在对供应链进行界定时也基本沿用了相似的观点,王凤彬(2006)将供应链或商品供应链界定为,从原材料供应直至产品(或服务)送抵至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
由上可见,尽管不同研究所探讨的视角有所不同,但对供应链的概念界定却隐含着共性的思想。即他们普遍主张,供应链是包含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管理,原材料的取得、制造、组装和仓储,存货的追踪,订单输入和管理以及实体配送至最终客户的物流全过程。
传统供应链作为供应链虚拟整合的来源,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的多数研究者将供应链视为一种基于供需视角的物质资源的链式关系,其在强调下述三个方面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陷。第一,强调单纯的供需关系。企业之间仅限于商品交易,不存在所谓的互惠、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二,强调对链式物流的控制。该阶段的基本主张是基于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直至将产品送达至最终消费者手中这个流程,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所连成的功能性的链式结构进行管理和控制。第三,强调物质资源的流动。这一阶段聚焦于生产制造企业之间的原料、半成品以及产品等物质资源,而忽略了信息、知识等非物质资源的流动和管理。
事实上,关于供应链的形成原因和途径,更多来源于供需企业之间借助于互补性资源所实现的价值创造路径。譬如,由于原材料、论文范文专用型资产等物质资源的稀缺性,企业会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供需关系,以获取其所必须的资源。严格的说,具有异质性资源的企业,借助于供应链合作关系,能够有效实现互补性资源的获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互补性资源利用的方式为提高供应链企业的绩效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也是供应链形成的关键所在。
(二)供应链整合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己经突破传统企业的竞争模式,逐渐转变为各核心企业供应链效率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整合作为一种新的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的管理理念,逐渐被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所接纳。事实上,这个阶段,供应链整合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出来。在制造产业,整合已经成为传统制造战略决策之外的十分有效的战略选择(Giffi等,1990)。
随后,供应链整合逐渐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基于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的不同,供应链整合的概念界定仍然缺乏一致意见。在后续的研究中,Morash和Clinton(1998)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组织内的流程整合、组织间的协同整合以及运营整合三种整合方式。不难看出,此阶段的研究除了集中于制造企业的内部整合,更多的强调企业间的垂直整合,即企业上下游之间的整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组织间结构形态以及组织间关系相关理论的崛起,供应链整合一词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提及和使用。Frank等人(2000)认为,整合是组织内部或组织间基于对各种资源有效规划、协调和控制的基础上,获取单一行为所无法达到的效率和综合效益的一种行为。企业和供应链伙伴之间在产品、服务、信息和资金流等方面通过协调管理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可以实现最小化牛鞭效应,最大化引导供应活动的效率,尽可能减少存货数量和压缩货物循环时间以及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等目的(Levary,2002)。这些研究对供应链整合的界定、特点以及供应链整合的作用等问题作了阐释,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相对全面和详细的研究框架。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供应链整合做了探讨。譬如,Droge等人(2004)从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的视角对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做了研究。他们发现,供应链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的相互作用与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很重要的关系。而Gimenez和Ventura(2005)则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物流——产品和物流——市场界面以及它们与外部整合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对物流的服务绩效会产生影响。
基于上述文献梳理不难看出,对供应链整合的相关研究,本质上存在一致的研究视角和思想。其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将供应链整合作为统一的维度进行研究(Marquez等,2004;Rosenzweig等,2003);另一种是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两个维度(Campbell和Sankaranl,2005;Pagell,2004;Petersen等,2005;Ragatz等,2002;Stank等,2001b;Zailani和Rajagopal,2005)来进行研究。供应链整合的概念界定和基本思想更多集中于强调物流、信息流以及现金流的整合。因此,供应链整合是指通过厂商与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对组织间和组织内各个流程进行协调管理,目的是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效整合或分享,达到产品、服务、信息、资金以及决策等的效率和效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Bowersox等,1999;Frohlich和Westbrook,2001;Naylor等,1999)。其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第一,强调企业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整合或分享。第二,强调协作企业间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的建立,以及企业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供应链整合是一种涉及原材料、运输以及行政任务在内的各种活动的综合行为(Bowersox和Morash,1989;Hillebrand和Biemans,2003),因此包括组织内和组织间的整合业务,组织间关系系统则充当着供应链整合与发展的协调机制。
相比传统强调物流和资金流管理的供应链,企业间相互协作进行的供应链整合逐渐聚焦于企业间信息流与合作关系的管理与控制。更进一步说,进行供应链整合的结点企业,强调通过基于信任的合作,实现企业间的有效沟通与信息交换,以及合作中所需活动与角色的协商。组织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可以顺利地发展合作双方的关系并取得相互需要的资源。企业间的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企业的行动比竞争对手更迅速,由此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进行供应链整合的企业通过实现有效的协调与整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Rosenzweig等,2003;Swink等,2007)。
综上,供应链整合强调的是以企业内部或者企业间的协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于产品、资金、服务以及信息等各方面的协调来提高企业、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网络的效率和效益的过程。与直线式、静态的供应链或者企业间的纵向一体化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供应链整合尤其强调通过企业间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以及信息、功能、业务和战略性资源的互补整合来提升企业和供应链网络的绩效与竞争力。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