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综述(2)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供应链整合并未考虑到整合的战略本质,即只有少数文献基于战略的视角对厂商与外部企业间的整合进行了研究(Johnson,1999;Droge等,2004;Swink等,2007),大部分研究并没有将供应链整合上升至企业的战略层面。此外,供应链整合这一阶段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并未打破地域和企业能力的边界,仍然聚焦于同一地域内企业间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更具体地说,这阶段的组织结构形态和形成途径虽然相较于供应链阶段有所超越,但是关注的焦点更多的局限于同一地域内的协作企业以及企业自身的知识能力,限制了企业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间的协作打破这种局限性,实现协作企业间地域上的分离以及超越企业边界的知识能力的扩散,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网络竞争优势的获取和维持。
(三)供应链虚拟整合
在产品大规模定制化和市场全球化的产业趋势的压力下,企业已经不单纯局限于同一地域内企业间的联合竞争,甚至上升至全球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型企业逐渐打破传统封闭的供应链整合哲学,超越了地理空间限制,不再仅仅将供应商视为分摊产能的外包厂商,相反地,在新技术及关键生产资源投资等方面,供应商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渐提升。企业以全球性市场的扩张作为其进一步成长的动力来源,不断构建虚拟整合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Jeffre和John,1995)。譬如,苹果产品的核心设计在美国苹果公司内部进行,而各种零配件的生产以及组装则在劳动密集型的中国进行,而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厂又遍布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各个地域。受实践领域的强力引导,理论研究逐渐将西方古典管理学范式的个体主义、理性经济人以及封闭式协作系统的研究视角,转移到供应链虚拟整合的视角,将组织放置于一个更为开放的全球性系统中去研究。
传统的供应链整合研究主要将视线和精力局限于同一地域内的企业间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整合。虽然这些都是供应链整合的关键因素,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秉持这一观点的研究范式,逐渐与实践发展相脱节。相比传统的供应链整合而言,供应链虚拟整合更多强调全球企业间的虚拟整合(Michael,2007)。作为供应链网络结构形态的延伸与拓展,其战略本质尤其强调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模式创新以及改善措施。“虚拟整合”一词最早由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提出,他结合了垂直整合和虚拟组织的特征,创造出所谓的“虚拟整合”概念(Magretta,1998)。
随着戴尔商业模式的成功,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在供应链的背景环境下对虚拟整合进行研究。就现有文献来看,虚拟整合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但从众多零散的研究文献来看,仍有一些脉络可循。Joan Magretta(1998)指出,虚拟整合,或称虚拟式组织、虚拟企业或价值网络,是一个掌握核心能力,以IT工具与其外部企业进行产品、互补式资源或价值链各种活动的合作,来有效提供最终产品与服务的策略联盟。Patrick等人(2004)指出,虚拟整合必须拥有和控制生产产品所需资产,更强调合作企业确认并最大化来自网络和联盟的参与以及管理整合活动的机会。Alnoor和Mthuli(2006)指出,选择虚拟整合战略企业的系统生产和销售产品渠道能够实现与其他企业的无缝连接,虚拟整合必须承担大量连结组织间的技术、财务信息、管理互动以及知识分享(Dalmin和Mininno,2003)。
事实上,上述文献所阐释的作为联合团体或者联盟的虚拟整合,正是本文所指的供应链虚拟整合。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虚拟整合非但显示出供应链管理横跨不同企业功能流程与组织单位的复杂性,同时也彰显“整合”过程的虚拟性和协同性,即构建一个跨地域、跨企业能力的虚拟网络成为关键。基于此,本文认为,供应链虚拟整合是指互动、发散、动态的企业基于战略合作,实现对跨越组织边界的各个流程的协调管理。目的是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知识流的有效整合或分享,达到产品、服务、信息、资金以及决策等各方面的效率和效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这个定义主要强调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强调战略合作的重要性。所谓的战略合作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持续性合作关系。虚拟整合作为企业一种全球性的战略(Michael,2007),能够通过这种合作建立企业间的信任,提高合约的持续时间,有效解决企业相互间的冲突,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以及报酬和风险的共同分担(Togar,2002)。
第二,强调跨组织信息系统协调控制机制和价值创造网络机制(Patrick Carr等人,2004)的建立。供应链虚拟整合是基于信息技术(跨组织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合作企业间的协同价值创造活动。随着供应链协作企业间地域的全球性以及信息技术标准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通过跨组织信息系统来整合供应商、经销商以及物流企业的相关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可行的协调和控制机制(Joan,1998;Buvik和John,2000)。
第三,强调组织间动态、虚拟的相互作用过程。不同地域间的企业基于共同的目标,结成企业间联盟(Patrick,2004)。联盟企业通过对专用性资产、互补性资源以及专有知识的投资或者交换,可以实现企业间伙伴关系的改善和有效协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有效整合或分享,最终获取单一企业无法达到的综合效益和竞争优势。协作企业通过知识的转移与分享来实现创新与竞争优势的获取,即在传统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基础上,尤其强调知识流在企业合作以及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强调的虚拟,除了地域间的虚拟,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力的虚拟,即企业在保留关键能力的同时,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借助于整合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互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率。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从长期来看,任何一门学科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生成、演化和发展的,供应链管理同样具有演化科学的性质。本文基于大量供应链管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系统归纳和整理了供应链虚拟整合不同时期的演化历程。其动态的演化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变化过程,每个变化阶段都存在不同的特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而言,供应链虚拟整合的结构形态经历了“供应链——供应链整合——供应链虚拟整合”三个比较明显的动态演变阶段。
在审视了诸多相关文献以后,可以发现,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发展存在一条合理的发展脉络,藉此揭示出其不断演化的事实。每一个具体的发展阶段都是对人们所产生的认识的概括,同时也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辩证的扬弃和批判性的继承。尽管供应链虚拟整合受到了管理学者与实践者的好评,但仍然有其瑕疵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审视、反思、质疑和追问,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基于已知的过去所产生的情况,以及现有文献的相关研究梳理,供应链虚拟整合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虚拟整合过程中知识整合的情景化问题。虚拟整合涉及到企业间的跨组织边界行为,由边界所衍生出来的另一相对概念,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情境。无论是进行研究,还是探讨知识的本质与应用,其情境界定都尤其重要。也就是说,企业在与其它组织产生互动,得以接近外部知识,并与其既有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新知识应用的情境问题。而只有在已经界定清晰的情境与边界下,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更为重要同样也是虚拟整合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要了解组织在怎样的情境下通过知识整合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即如何在动态环境中取得更强的竞争扰势,或如何加强联盟成员间知识机制的合作,才能增进组织的竞争效能(Amin和Cohendet,1999)。
第二,虚拟整合机制在网络经济情境下的适用性问题。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供应链、供应链整合甚至是供应链虚拟整合,虽然各个阶段的强调重点有所不同,但是这三个发展阶段基本都立足于产品经济。而产品经济中企业间的合作界面相对清晰,所以在构建规避不确定性和增强组织稳定性机制方面相对简单,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乃至虚拟经济或者说网络经济的到来,这种企业间的虚拟整合机制适用性逐渐降低。在产品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的阶段,如何从组织间互动的视角来探讨企业间虚拟整合的有效实现,可能是下一步需要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话题。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