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安徽城镇化建设与流通产业发展关系思考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05 09:5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冯德连
分享到:

 

  内容摘要: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在理论上具有相互促进关系,但是实践中流通产业并没有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得到相应发展。现实中,城镇化与流通业的发展呈负相关。基于此,文章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城镇化率 流通产业 创新

  理论与实践的背离

  (一)理论:城镇化与流通业相互促进

  城为廊、市为实,城市是由城与市构成的,依城建市、以市兴城,城市一体,协调发展。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是非农产业(工业和商业)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城镇文明、社会化生活方式向农村传播扩散。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能超越工业化,超前城镇化。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安徽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显著(余华银等,2007)。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手工业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而商业则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商业是最先进的产业。

  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紧密联系。流通产业是支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同时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流通产业发展的空间得以拓展,流通体系得以不断完善(王水平,2012)。城市的诞生、繁荣和衰落都与流通产业发展密不可分,我国新一轮城镇化建设必然对流通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为之创造极大的发展空间。城市是流通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区域,在城市里,流通服务业的丰富性、便利性、选择性、专业性,创造出远远好于农村的加工制造条件和居民消费环境。而且,一些现代城市还开始从制造中心向商务中心、服务中心转型,大城市中出现的CBD、商贸功能区以及与投资贸易相配套的高端服务业等,还会创造出许多新的投资和消费机会,从而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也创造出对流通服务业的需求(向欣,2012)。

  城镇化对商贸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有:

  商业精神与创新精神。分散的生产转为社会化大生产。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指出,注重农业的国家里,人民精神萎靡,一切习惯与方法偏于保守,缺乏文化、福利与自由。注重工商业的国家则不然,人们充满增进身心与才能的精神。

  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崇尚贸易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富裕的民族。限制贸易带来的,不仅是利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落后。每一笔贸易的成功,都是契约精神(自由、平等、守信)的实践,直接惠及贸易双方,外溢至产品的上下游生产者。

  商业网点。作为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商业网点,其空间布局密度与人口的密度正相关。城镇化带来的城市人口大规模扩张必将要求商业网点同步加密或向城郊扩充。

  消费观念。倡导低碳商业、绿色消费、时尚消费、信用消费、超前消费。

  维权意识。流通产业发展思路需要从“以商品为中心”转移至“以人为本”。

  扩大内需。2012年安徽省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61元,之比3倍。相关系数计算表明,各个地级市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系数为-0.460,没有通过检验。农民变为市民,必须要成为工人、商人才行,不然的话还是失地农民。

  (二)实践:流通业发展与城镇化率呈负相关

  《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将使人们从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向关注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经常意味着决定论,相关关系则经常意味着非决定或相互决定。

  安徽省城镇化率1995年为19.09%,到2012年达到46.5%,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仍低6.1个百分点,全国为52.6%。与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落后于全国4年左右。与中部省份比,仅高于河南(42.43%),其他省份都高于安徽省;同江苏(63%)、浙江(63.2%)比,差距分别达到16.5个和16.7个百分点。

  利用1995及2000-2011年安徽的数据计算,城镇化率与人均GDP相关系数为0.892,呈显著正相关;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914,呈显著正相关,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073,但检验不显著;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GDP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779,呈显著负相关(见表1)。

  利用安徽省各地级市2011年城镇化率的截面数据计算,城镇化率与人均GDP相关系数为0.891,呈显著正相关;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890,呈显著正相关;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422,但检验不显著;与批发和零售业占GDP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489,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的相关关系-0.699,呈显著负相关(见表2)。

  随着安徽省城镇化率的提高,安徽流通业并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一是主体竞争力不强。2012年,法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在中部排名靠后。二是现代化水平不高。传统业态仍居于主导地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等现代流通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市场体系仍不健全。网点规划难以真正落实,流通业态和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社区商业网点覆盖面不足、功能单一,县城以下地区流通网络不完善(潘万金,2013)。四是从供给角度看,商业企业的营销艺术不够;从需求角度看,消费者的购买消费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少提升。由于医疗、房产、子女教育、养老等因素,中产阶级没有真正形成。

  城镇化建设存在与产生的问题

  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变为市民,农民变为工人、商人。2012年,安徽省新增城镇人口5968万人*(46.5%-44.8%)=101万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抓手,但是,不可忽视城镇化带来的问题:

  (一)缺乏产业支撑

  一些地方盲目跑马圈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城市新区”,有城无市,有其名而无其实。一些中小城市、小城镇产业发展和集聚缺乏支持,造成产业发展吸纳就业的能力不高,对城镇化发展支撑能力低下。有的地方甚至违背农民意愿“迁村并点”,要求农民“上楼”、“腾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变市民会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但处理不当,会出现大量“三无”(无地、无业、无保障)人员,甚至出现“贫民窟”(马凯,2012)。

  (二)环境问题

  城市的快速扩张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已经产生巨大的环境压力。发达国家在100多年里面陆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在30年内集中出现。在城镇化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和噪音污染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来源。以淮河水污染为例,2012年安徽省辖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监测的41条河流82个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5.6%。淮河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19条入境支流中,有4条支流水质为轻度污染、3条为中度污染、12条为重度污染。巢湖水污染更为严重,2012年环湖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监测的11条河流19个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52.6%,水质状况为优良;劣Ⅴ类水质断面占31.6%,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11条环湖河流中,4条河流水质为良好、2条为轻度污染、5条为重度污染。

  (三)交通拥挤问题

  我国城市交通堵塞情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全国各大城市主干道往往车多为患,寸步难行。交通拥堵与近年来城市汽车数量快速膨胀有直接关系。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

  (一)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上,应从政府主导的城镇化逐步过渡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镇化。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在执行过程中过于依赖行政力量,容易引起各种利益的冲突,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比如,过去在城镇化过程中屡见不鲜的强征农民土地、强拆住宅,可以通过市场化的公平高效的土地确权及流转制度来解决。再如,政府应从赶农民进城上楼、人为实现城镇化的目标,转变为给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提供制度便利和政策条件,使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真正成为城市居民(蔡洪滨,201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