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研究
摘要:苍南县是浙江省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是发展对台经贸合作的先行区。笔者通过专题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在学习、借鉴、研究福建部分典型市县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苍南县海西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进行分析,探讨适合当地县情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海西经济 先行区建设 调查研究
2004年1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首次在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完整、公开地提出。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继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2011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温州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五个重点龙头城市之一。 2011年6月29日,浙江省政府在苍南挂牌设立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标志着苍南正式实施“双海双区”战略。在2011年底召开的苍南县第八次党代会上,县委立足苍南的比较优势,提出了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西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双海双区”战略,努力打造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滨海城市的目标。
苍南地处浙闽交界,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浙江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是发展对台经贸合作的先行区。为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笔者于2013年3月底开始,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专题调研。5月初实地考察了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苍南台北小镇、霞关对台小额贸易园、沿浦农副产品加工园等项目,并召开多个座谈会,较全面地了解苍南县参与海西建设情况。在学习借鉴厦门、漳州、宁德等闽东市县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区域优势,对苍南县海西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1.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苍南县非常重视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先行区建设,从等待观望相关政策出台向主动抓住机遇出击转变,积极参与到海西经济大发展的潮流中。
1.1主动把握机遇
在2009年5月的国务院《意见》颁布后,苍南县结合本地实际,快速编制完成了《“浙江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苍南先行试点区”总体方案》;2009年11月,国家级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成立;2010年11月,苍南霞关口岸恢复对台小额贸易并正式开航;2011年5月,省政府批准设立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并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2011年6月29日,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正式挂牌,标志着苍南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参与“海西建设先行区”的“双海双区”战略拉开了序幕。
1.2科学规划引导
苍南县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对台经贸合作的目标,同时,《苍南县临港产业新城总体规划》、《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规划》等先后编制完成,为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1.3打造发展平台
目前,苍南已编制完成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规划,形成330平方公里的“一区多园”对台经贸合作空间,并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龙港新城、灵溪新区、马站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三大产业集聚核心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临港产业基地、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北小镇等发展平台,目前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堤坝已经合拢,并已在浇筑内堤防护栏,一期围垦区3000亩吹填及软基处理工程正在推进,二期江南海涂围垦吹填工程完成招投标,计划吹填28万多亩。阿里山农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计划2014年投入正式营运,一期已于2012年1月16日开园。
1.4加强宣传交流
苍南县不断加强与海西区域市县的协作交流,积极参与海西协作组织的各类活动,精心筛选重点项目赴台考察招商,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海峡两岸交易会,台湾多家企业来苍考察洽谈,邀请台湾媒体来苍采访拍摄,大大提升苍南在台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福建沿海各市县相比,苍南县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政策支持没到位,工作机制、规划编制、产业对接、合作交流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缺乏挑战意识、缺乏机遇共识
一是缺乏挑战意识。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加快打造浙台经贸合作平台,如何主动争取、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措施,对加快推进苍南县转型发展,实现崛起跨越目标意义十分重大。部分干部对国家海西战略带给苍南县的重大发展机遇缺乏深刻认识,工作还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国务院《意见》颁布四年多来,苍南县许多工作仍旧停留在领导讲话和图文规划上。二是缺乏机遇共识。经贸合作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需要大家形成共识,齐心合力,共同打造。福建主要市县在谋划海西、宣传海西、建设海西已成为当地工作的主旋律,整个八闽大地已成为抢抓海西机遇、积极先行先试、争取加快发展的热土。相比之下,苍南县作为海西经济区成员,虽然主要领导对参与海西建设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从全县看,仍存在思想不够解放、宣传不够广泛、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这与福建省兄弟县市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2.2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支持政策
一是缺乏统一部署。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规划面积大,整合区块多,目前还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也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出台,全县经贸合作平台建设缺乏统一部署,各区块的工作还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的格局。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浙台经贸合作区规划建设范围260平方公里,整合区域内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苍南工业园区、临港产业基地、霞关对台贸易物流园等多个区块,如何在各个专项规划和各区块总体规划基础上,尽快编制好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总体规划,已成为加快建设经贸合作平台的关键。三是缺乏支持政策。国务院《意见》出台后,福建省随即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西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福建各市、县都纷纷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尤其是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平潭也将成为国家海西战略亮点区域。而浙江、温州至今尚无相关意见出台,同等享受国务院各部委海西政策还需要努力争取。
2.3缺乏硬件设施,缺乏先发优势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承接平台尚未打造完成,江南海涂围垦区吹填工程进展缓慢,大渔湾围垦工程暂缓建设,各区块内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台直航专用码头还没列入规划,沿浦农副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还未启动建设,马站片区除了开通78省道外,十多年来没有大变化。二是缺乏合作成效。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园后没有实质性进展,台湾农民朱加兴领取从事个体经营第一张营业执照后,遥无声息。而漳州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成立5年,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47家,现年产值已达26亿元。三是对台客货运发展面临瓶颈。霞关口岸对台小额贸易受“两限”(货运船只100吨以下,每航次进出口限额各为10万美元)的规定直接影响业务量的扩大,导致运输成本高,已不适应当前贸易激烈竞争的形势需要。而玉环县于2010年7月成功实现了大麦屿至基隆的对台客运直航常态化。洞头状元岙码头于2009年10月成功开通台湾集装箱班轮航线后,并已着手筹备至台湾的海上客运直航工作。周边县市对台客货运快速发展,使苍南县对台的区位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四是丧失参与海西旅游业合作先机。在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了“三轴八区”布局,打造蓝色海滨、绿色山林、多彩文化、特色都市四大海西旅游产品系列,实现海西旅游资源全面整合。温州市的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南麂列岛、洞头均名列其中,唯独苍南无一景点上榜。苍南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不足、包装乏力、宣传不到位已成为制约苍南县旅游业发展的硬伤。
2.4缺乏交流活动,缺乏机制平台
目前苍南县对台沟通交流仅限于报导宣传、项目推介、参加展会、探讨交流等形式的活动,层次偏低、内容有限、机制不完善。两岸政府性协作机制未建立,与海西区域其它县市领导层和部门的磋商、互访机制未形成,城市间合作联盟平台缺乏,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对台友好交流活动不多。而丽水、衢州等县市早已主动发起并成立“浙闽赣边际县域经济协作区”,制定出台与分工发展机制。
3.以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为平台,推进苍南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
推进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不仅是苍南县参与海西建设的主要平台,也是符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提出的“南翼”要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的战略要求,我们要切实抓住“双海”战略机遇,全力打造台湾精致农业示范园、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台农产品集散中心以及客货运直航口岸、特殊保税监管场所、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努力把苍南县经贸合作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验区。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