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研究(2)
3.1积极应对挑战,切实抓住海西发展机遇
3.1.1深入宣传,统一思想。通过宣传,深刻领会国家建设海西的总体部署,深刻认识“双海”战略给苍南县带来的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把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上来,牢固树立“加快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就是加快苍南发展”的思想。推进经贸合作区建设,不仅仅是打开县门,迎来台商,更是苍南县经济转型发展、实现崛起跨越的战略机遇,是苍南发展的希望所在。
3.1.2强化竞争意识,机遇意识。随着海西战略的实施,围绕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在这场伟大的建设实践中抢到了先机,谁就抢到了发展的主动权。要切实把握好海西建设机遇,不断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机遇,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在与时俱进中用好机遇,并积极争取把机遇转化成发展的成果和实力。
3.1.3敢于创新,“先行先试”。要充分认识和切实用好用活中央赋予海西的“先行先试”政策,要着眼于“先”、着重于“行”、着力于“试”,敢于创新创造,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先行先试,奋力成为科学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在对台招商和扩大利用台资上先行先试,全力构筑两岸产业对接的集中区;在对台工作和扩大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全力打造“两岸融合的示范区”。充分利用浙台经贸合作区平台,争取建立苍南县保税监管场所,设立对台金融合作试点等,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苍南县特色的先行之路。
3.2统筹县域规划,争取先行区政策待遇。
3.2.1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行政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制度,统一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建设环境。当前,尤其要加强对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与策应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并设立常设机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班子,统筹协调和推进苍南县参与“两海”建设工作。抓紧制定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工作方案,建立高效规范的推进机制和责任体系,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3.2.2统筹县域规划。要科学编制浙台经贸合作区规划,规划编制要突出优势,明确定位。苍南县是浙江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海西经济区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关键区域,把苍南县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次中心城市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南翼滨海新城,符合国家“双海”战略要求。规划编制要坚持标准,注重衔接。做好规划是科学建设浙台经贸合作区的前提,要尽早启动,充分论证,起点要高、理念要新,既要主动做到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相衔接、相统一,又要结合本地实际,处理好与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区块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关系,确保整个规划“一盘棋”。规划编制要结合实际,体现“先行”理念。按照苍南县各地的现有条件,确定规划建设几个先行区,比如在临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对台产业园区,在霞关规划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在建设建设精致农业示范区等。
3.2.3争取政策支持。高度重视苍南县实际与国家“双海”战略结合,专项研究国家及各部委的特殊政策,提高对这些政策的感知、借鉴和运用能力,组织力量跑部进厅,积极畅通与国家各部委及省相关部门的管道,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安排、用地用海政策、财政转移支付、金融创新、港口贸易等方面得到更大支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得到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最好是能争取到类似于福建省给予平潭综合实验区的12条新政策,在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入留成、土地管理综合改革、投融资平台创新等方面有更大力度,努力实现苍南县与福建省各县市在政策上的同等待遇。
3.3完善交流平台,实现产业对接
3.3.1建立支撑平台。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战略一定要有平台支撑,要立足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着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具体就是建设“四个平台”: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对台贸易口岸、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3.3.2加强工业深度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中指出,温州等地要发挥各自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与台湾产业对接。苍南县要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设想,加强与台湾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产业的对接,努力建设两岸产业对接专业园区,促进苍南县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3.3.3加强农业对接合作。要借助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平台,充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对台农业合作,尤其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精致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行之有效的对接合作。针对苍南县人均耕地少、土地流转成本高的实际,重点是引进具有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例如:能真正带动当地广大群众致富,运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台资农业龙头企业,或者拥有先进经营理念的精致农业企业,或者能利用苍南县大宗农产品(西红柿、紫菜等)进行精深加工的农业企业。对于这些类型企业,政府要在税费、土地、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甚至可以采取比福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来吸引台资农业企业入驻园区,推动苍南县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3.3.4加强商贸物流对接。要充分利用苍南县商贸业发展优势和苍南人办市场的丰富经验,争取设立台湾农产品一条街,规划建设台湾农产品专业市场等,不断扩大市场辐射面,逐步把苍南县建设成为海西东北翼台湾农产品集散中心。要积极争取霞关口岸列为国家更加开放的试点口岸,放宽对台贸易吨位和金额限制,设立海关、商检等办事机构,建立保税仓库,实现对台贸易常态化。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规划建设现代保税物流园区,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形成集报关、仓储、装卸、运输、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物流配送网络,促进苍南县商贸大流通,实现经济大繁荣。
3.3.5加强旅游项目对接。加快苍南县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包装,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主动整合各种旅游资源,与“海西”旅游实现规划、主题、线路、服务的有效对接,积极参与和融入闽台等地签署的旅游开发合作协议,加快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3.4发挥台胞人文资源优势,构建两岸交流合作新平台
3.4.1创新合作机制。筹建“苍台商人大会”平台,加强与苍籍台胞的联谊,促进苍台加强市场、资本、信息等交流合作。构建苍台服务业合作新平台,引入台湾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跨境物流网络,建设区域物流中心。
3.4.2积极推动交流。密切与台湾同胞的沟通联系,不断拓展优势互补的合作空间。充分发挥苍南人重商善贾的特长,推动海峡两岸苍南人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开展互惠合作,争取使苍南成为台湾重要行业协会在海西设立分支机构的集聚地。
3.4.3谋划友好结对。谋划与台湾地区的市、县及乡镇结对或建立友好城市,搭建长期的交流合作平台,比如设立浙台或浙闽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论坛,广泛开展多形式、多领域合作,推动人员互访。
3.4.4促进民间交流。利用自身“五缘”优势寻找突破点,充分发挥同乡会、宗亲会、妈祖协会、台属联谊会、在台温州商会等平台的作用,有计划邀请台湾各界知名人士来苍南县参观考察,提升民间交流的层次。
3.5优化投资软环境,解决台商后顾之忧
一是有图好看。组织专门团队,精心录制宣传DVD等,在大陆和台湾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报道。在龙港世纪大道建成106.8平方公里的对台经贸合作临时规划馆,勾画对台经贸合作区核心区的美好愿景。
二是有业好创。建好项目库,真正把苍南县的产业优势、农业资源优势、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市场潜力优势等体现在项目上,让投资者能清晰了解项目的效益。
三是有利好图。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控制对外企的检查、安置外商子女就学、对投资项目一次性联合审批等优惠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取消外商投资咨询服务处承办项目收费,免费为投资者提供从立项到领取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全程服务。
四是有地好安。规划了龙港新城为中心的对台贸易核心区、县城灵溪为中心的商业贸易市场、马站为核心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三个核心平台”进行项目对接,并以此示范,实现对台经贸合作项目在苍南遍地开花。
五是有事好办。全面推行项目手续全程代办制、审批限期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和首问负责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到好事快办、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参考文献:
[1]陈震洲.找准位置 主动融入——厦门市质监局五项措施服务海西建设[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09(7)
[2]陆晓倩、庄贝妮.推进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对台经济交流[J].宏观经济管理;2010(7)
[3]李师源.台湾产业转移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综合竞争力.2011(1)
[4]朱鹏颐.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5]许文娟.海峡西岸经济区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探析——以福建省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10(5)
[6]陈海雪.对加快海西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