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基于Unity3D的虚拟校园漫游的设计与实现(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3-16 11:2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彩玲等
分享到:

 


  图1 虚拟校园开发流程图
  1.2 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2.1 漫游功能的实现
  漫游功能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 交互是实现漫游的方式. 基本的人机交互方式,例如人物行走,需要采用鼠标点击前进、后退、左转、右转、跳跃等功能,在Unity3D中可以以WSAD实现,代码在FPScontral.js脚本文件中,其关键代码如下:
  var Speed=5;
  var RotateSpeed=20;
  function Update () {
  if(Input.GetKey(KeyCode.W)){transform.Translate( Vector3.forward*  Time.deltaTime * Speed);
  if(Input.GetKey(KeyCode.S)){transform.Translate( Vector3.forward*  Time.deltaTime * -Speed);
  if(Input.GetKey(KeyCode.A)){transform.Translate( Vector3.up*  Time.deltaTime * RotateSpeed);
  if(Input.GetKey(KeyCode.D)){transform.Translate( Vector3.up*  Time.deltaTime * - RotateSpeed);}
  }
  另一种重要的交互功能是GUI界面设计,在虚拟校园中,需要场景的跳转,如图2所示,根据选择进入场景,实现相应的漫游模式。核心代码如下:
  function OnGUI(){
   GUI.Label(Rect(280,150,400,200),str);
   if(GUI.Button(Rect(250,320,100,25),"进入校园"))
  {
  Application.LoadLevel("xishiyou02");
   }
   if(GUI.Button(Rect(600,320,100,25),"退出系统")){
   Application.Quit();
   }
  }
  图2 场景切换界面
  1.2.2 碰撞检测设计
  碰撞检测[11-12]是模拟现实环境中的人物及物体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本能反应,例如,当角色遇到墙壁,如果没有设计碰撞检测,则角色会出现穿墙而过的失真现象,在现实中,应该是当发现墙壁与角色存在一定距离时,则需要停止前进。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需要添加碰撞检测函数。碰撞检测实现及性能是整个数字校园漫游的性能指标之一。Unity3d开发平台默认给每个对象(GameObject)添加一个碰撞组件(ColliderComponent),一些背景对象则可以取消该组件。在unity3d中,能检测碰撞发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碰撞器,另一种则是利用触发器。这两种方法应用都非常广泛。
  在Unity3d中,主要有以下接口函数来处理这两种碰撞检测:
  触发信息检测:
  1)MonoBehaviour.OnTriggerEnter( Collider other )当进入触发器
  2)MonoBehaviour.OnTriggerExit( Collider other )当退出触发器
  3)MonoBehaviour.OnTriggerStay( Collider other )当逗留触发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