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05 17: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尹岳
分享到:

 

  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和观赏性非常强的项目,在大学校园里非常普及,是一项极具有锻炼身体和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运动。文章从课余练习和比赛中的实践入手,分析造成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

  关键词:篮球运动损伤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童编号:1004—5643(2014)01—0073—02

  1前言

  篮球运动是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的体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内外篮球比赛的交流与举行,特别是富有竞技性和观赏性非常强的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在全球的转播和推广,激起了许许多多大学生对篮球的热爱。然而正是由于篮球运动竞技性强,强度大,身体接触频繁,所以篮球运动中产生的损伤也在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开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2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2.1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篮球运动或比赛中,绝大多数运动损伤都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所引起的。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没有做准备活动,不能使机体的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从惰性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同时,肌肉、韧带、关节的粘滞性较强,因此很难适应高强度的篮球运动。但是很多大学生往往忽视准备活动的练习,对准备活动意义的认识不够,准备活动进行地很随意,甚至不做准备活动就投入到大强度的篮球运动中,往往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2.2大学生的体质、体能较差

  大学生想要在篮球运动中有出色的表现,仅有扎实的技术和战术是不够的,同时得具备良好的体能。近几年的全国体质调查报告表明,大学生的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学生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体质、体能的下降直接影响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时间的长短,从而达不到锻炼健身的效果。体质、体能的下降会形成篮球运动中跑、跳、投、技战术动作的不准确,加重身体局部的负担,从而出现由不规范的技术动作引发的运动损伤,同时也会加速运动疲劳的产生,从而使大学生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发生运动损伤。

  2.3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欠缺

  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由于缺乏比赛的经历和经验,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精神不集中、心跳加速、心态持续紧张、肌肉僵硬、技术动作不规范等,从而影响自身正常水平的发挥,进一步增加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从大学生内部因素来分析,心理素质的强与弱对运动损伤起着一定的作用,大学生的体育道德水平、素养、性格、毅力、情绪等自身的状态表现失常,心理素质比较弱,常常在篮球运动或比赛中,因紧张、害怕跟对手有身体上的接触,而产生恐惧比赛的心理,继而为运动损伤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从大学生外部因素来分析,裁判的执裁不公平、自己以及队友的失误、场外观众的起哄等,都会给大学生增加无形的压力,往往正是缺乏这种抗压能力,不能很好的调节和控制,从而也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