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考试题在生物衔接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07 15:1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傅建萍
分享到:

 

  摘要:初中科学是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综合科学,它与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材知识方面的,更是涉及教法、学法等多方面。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出现了一种“两面难”现象:一方面是高中教师发现学生双基薄弱——“很难教”;另一方面是学生觉得高中生物趣味性低,内容复杂晦涩——“很难学”。

  关键词:中考试题;初高中生物教学;教学衔接

  一年一度的中考,是对初中阶段教学效果的一次综合性检测,作为选拔性的考试,由于它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因而对教学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中考生物学科考试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选拔具有较为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学习潜能的学生作为高中入学的对象,因此在中考命题中往往都体现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可见,在搞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问题上不能忽视了“中考试题”这个指挥棒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这个棒,让衔接更具有导向性。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方面

  初中生物学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向学生介绍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和现象,教材内容是以简单的生物学现象和基础的结论为主,通俗易懂,总体难度较小。而高中教学特别是浙教版的生物教材大都采用实验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抽象概括、科学假说和实验验证来揭示生物学现象的本质。

  2.教师“很难教”

  高中生物教材课时总量少,而且每课时容量相当大,初中的教学大多采用呈现式的讲解方法,虽然新课程安排了很多生物实验,但是大多是一些观察性、验证性的实验,而高中则要求他们自己去探究,大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而且高中由于课堂容量大,所以学生往往觉得老师讲的课很枯燥,缺乏趣味性。学生没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

  3.学生“很难学”

  初、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识能力、情感特征与性格特征上,学生为什么觉得“很难学”,因为他们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高中生有这样的经历,上课认真听讲,课本也看得懂,可就是题目不会做,成绩上不去,为什么呢?这主要还是学生对知识没有真正的理解,而是以为像初中那样记住了就可以了,缺乏综合分析和整合归纳能力。所以学生觉得“很难学”便不足为奇了。

  二、“中考试题”让衔接教学更具导向性

  绍兴市教育考试,研究院的陈胜钢老师曾对近几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回顾中,就曾提到这个问题。他强调科学卷命题不仅要严格遵守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所考查的知识点要分布均衡,没有偏题怪题,而且更偏重与高中科学分科学习密切联系高中的后续学习的知识。可见,在中考命题时也关注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

  纵观这几年的中考科学试题,更多地关注了各种科学方法的运用,实验与探究题所涉及的知识的要求不高,但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探究能力的考核,在科学结论与现象是可重复、可验证以及符合逻辑推理等科学本质上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1.重视生物实验题,培养学生基本能力

  特别是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光合作用等经典生物实验题在每份试卷中都会出现,也增加了探究性的实验题和科技前沿的信息实验题,同时强调实验设计。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