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具备并践行课程实施缔造取向的思考
[摘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是需要课程设计者、课程执行者通力合作,将观念形态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缔造取向是目前课程实施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使教师具备并践行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就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课程实施;教师的课程观;课程缔造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25-05
[作者简介]贾盼盼(1985—),女,河北邯郸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
一、课程实施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是需要课程设计者、课程执行者共同合作,运用观念形态的课程指导实践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应该实现而且必须实现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指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完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其次,课程实施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使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最后,课程实施的目标还包括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要义是将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而不是复制粘贴课程内容的过程,应是在既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针对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事件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造创新的过程。改造创新的过程也就是对原有课程内容和具体教学情境的反作用的过程,进而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新的课程内容以及新的课程实施的模式和策略。这一过程还担负起了创新文化和更新课程实施观念的任务。
要实现这些基本的目标,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来自改革方案环节、地方部门环节、教师环节、家长环节等方面的问题和阻力。在所有这些可能影响课程实施的环节中,教师这一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课程实施的其他因素往往也要通过教师环节体现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因此,课程实施的研究要把对教师的分析和研究放在首要的位置。
教师的课程实施观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是教师对课程实施过程的本质的认识以及支配教师这些认识的价值观念体系。有什么样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教师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对于实现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建立正确合理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对课程实施分析最为全面的当属Snyder等人。根据他们的观点,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分为三种,即忠实的课程观、相互调适的课程观以及缔造取向的课程观。
忠实的课程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按照课程变革计划进行教与学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课程观的理念下,衡量课程实施成败的基本标准就是所实施的课程与预定的课程计划之间的符合程度,两者的符合程度越高就说明课程实施越成功,相反则是失败的。相互调适的课程取向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诠释是课程变革方案与课堂或教学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组织模式等各方面相互调整、更改与适应的过程。课程缔造取向对课程的解读是: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缔造的教与学的经验。这种取向关注的是师生对课程的创造性建构问题,课程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种课程观将既有的课程计划看做是教育经验缔造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工具,而不是忠实模仿的对象。他们认为师生应该在原有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创造。缔造取向强调批判性对话,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教学情境之间的对话等等。同时也强调师生双主体意识的觉醒。批判性对话的发起和双主体意识的觉醒都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创设情境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此种课程观实施的成败。Snyder等人的分类也被当代人广为接受。其实,这些课程观支配下的教学行为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体现,教师究竟应该采取哪种类型的课程观也是与具体的时代要求密不可分的,具体来说,就是要与时代性的课程改革精神紧密相连。
二、教师具备并践行课程实施缔造取向的重要意义
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结构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结合,整合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对既有的教学材料进行加工利用并共同创造、生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中倡导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而不是传统的课程观中将执行课程计划放在核心的位置,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缔造取向的课程观充分体现了对课程实施主体的人文关怀,使得教师和学生从原本预设的文本、理念和步骤中解放出来。为教师和学生培养创造性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理解教材和生成新的教育经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自由的空间中更容易使师生形成理解、对话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权威,增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程的生成性,注重教学过程
课程实施的缔造取向认为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设的或一成不变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利用已有的各种资源在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联合创造的教学经验。这种教学经验必是师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对他们的进步有重要意义的课程。所以缔造取向的课程观倡导的是课程的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生课程促进师生多元化发展。即课程与实施主体之间是共进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课程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各自的发展,例如教师的观念、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等。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重视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尊重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并能提升自身幸福感的知识。这体现了关注个体的存在意义和生活经验与体验的时代精神。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注重在情境中培养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教学情境必须是能够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程计划比较巧妙地联系起来的一个纽带,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激发教师创新的激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应该具有知识性、启发性、创新性,情境的创设应该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课堂的效果应该是能够使学生流连忘返,教师意犹未尽的。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专业发展。
(四)师生交往形式的改变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倡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意义建构,倡导多元化、差异性、个性化。注重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审议活动”进行经验的创生。而以往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很难适应缔造取向课程实施观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强调师生之间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更注重学生群体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合作交往活动的展开。丰富师生交往方式,改变单一的授受式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师生关系观等,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转变师生的交往方式有助于使教学环境更贴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碰撞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