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身份”概念在高中思想史教学中的运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7 17: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振华
分享到:

 

  通过多次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将《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一课中四位思想家的思想分别讲述,然后归纳其共性,这样的教学处理虽然符合应试要求,但也陷入了只见思想,不见历史(时代背景和思想的发展脉络)的误区,同时也没有探讨李贽与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内在关系?如再深究则还有这些问题值得考虑:既然这些思想家批判专制,为何就不能称之为“民权意识”?究竟如何理解“活跃”?为此,笔者引入了“身份”概念,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

  一、“身份”概念的界定

  “身份”的含义为“自身所处的地位”[1],这种地位是特定时代历史的反映,不是后人所强加的,更多是思想家的自我认同。如《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一课中增加的“遗民”就是这样的身份概念。

  中国古代“每当新旧王朝更替之际,总要涌现出一批缅怀故国,隐遁乡野,不仕新朝的知识分子。习惯上把他们称为遗民。”[2]遗民是真实的历史群体。历史教学中引入的身份概念必须是客观的,杜绝随意臆造。遗民的存在是明末清初的普遍现象,这一群体与当时儒家思想的活跃有极大关联,“从顺治元年到康熙二十年约三四十年间,完全是前明遗老支配学界……康熙二十年以后,形势渐渐变了。遗老大师,凋谢略尽。后起之秀,多半在新朝生长,对于新朝的仇恨,自然减轻……所以这个时候的学术界,虽没有前次之波澜壮阔,然而日趋于健实有条理”。[3]以上梁启超把明末清初思潮的涨落与遗民这一概念联系起来,可谓公允。《王夫之自题墓志铭》中写到“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其他两人也是视已如此,可见遗民身份是思想家自我认同的。

  二、增加身份概念的依据

  围绕教学目标,有助于突破重难点,是增加身份概念的根本依据。《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提出该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认识思想家思想的价值。这里准确认识思想价值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其前提是对思想本身的理解,而这必然要触发对思想生成原因的探究,但如何引导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认识其原因并理解四大思想家的思想呢?笔者把突破口确定为从时代背景来理解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调整教材叙述逻辑,把明朝中后期李贽的思想列入背景考察,通过对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在发展脉络的考察,选择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共有的“遗民”身份去破解其思想及价值。

  一般认为增加非教材概念,是不可取的,但笔者认为此课教学中可以而且应该引入“遗民”这一身份概念:

  首先,教学应基于学情和重视理解。高三文科学生在语文等学科或课外阅读中已接触过类似“遗民”群体的人,比如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中的文天祥。相比宋明理学,此课课文学生较易“读懂”,教师如果仅罗列思想并简单比较共性,完全可应付考试,但却达不成三维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思想要了解思想本身的逻辑性,而这又根源于思想家的思考起点,起点又可定位于其身份。

  其次,理解应有逻辑。笔者力图引导学生逐渐认识的思想演进逻辑是:明遗民反思明亡教训,认为明亡于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和思想上心学(儒学)的空疏。因此,他们在政治上提出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思想上不自觉地发展了李贽的儒学思想,改造或否定心学,主张经世致用的实学。明亡清兴之际,出于对儒家文化命运的危机感,他们又提出国与天下之辨,进行讲学或著述等活动,传承儒家文化。清康熙时政策调整等原因导致遗民群体变化,活跃局面渐趋平和。由于遗民的身份,他们提出的种种主张,虽然活跃了当时的思想界,但不可能是近代性的。需要指出的是从客观上来说,这一活跃也是有价值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其遗民身份,把握分析的分寸,他们的思想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转化、近现代社会和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都有显著的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试图改变就“思想论思想”的思路,从身份概念去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及其价值,达成教学目标。

  三、渗透身份概念的策略

  (一)确定身份,培育情感,再现历史现场

  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遗民与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密切关系,笔者充分利用教材史料,培育学生对遗民的敬畏感,再现历史现场。

  材料一:

  乾隆41年编纂《贰臣传》,分甲乙两编,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改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清初遗民(不仕新朝的知识分子)人数之多,无从统计。——钱茂伟明代史学的历程

  材料二:

  黄宗羲希望自己死后将头发散开,盖上一条单被,放在一个石头棺材里裸葬。——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环球人物2011年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精卫,顾炎武1647年

  第一,教师出示材料一引导学生认识明末清初两大立场对立的知识分子群体,即出仕新朝的贰臣和不仕新朝的遗民。第二,利用材料二,师生合作探究丰满遗民的形象。教师简述黄宗羲散发裸葬的故事,学生结合清人扎辫的形象,形成对黄宗羲遗民身份的确认。第三,朗读教材史料顾炎武的《精卫诗》,诗人通过精卫鸟矢志填海,不惜捐躯的精神,比喻和歌颂了坚持抗清的志士,而以燕、鹊之流只知道筑造自己的巢穴鞭挞了民族的败类。

  通过分析材料,学生确证了三大思想家的遗民身份,遗民的行为给学生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二)运用身份,分解知识,体悟思想内涵

  环节一:明遗民从政治层面反思明亡教训

  在了解遗民及其生活的历史现场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阅读教材并想象明遗民可能会做哪些事?学生很自然得出他们会反思明亡教训或参加反清斗争。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思想原典,探究反思的内容。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分享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顾炎武日知录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以生财治人之权……设世官之奖。——顾炎武郡县论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