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探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1 16:4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徐铭
分享到: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要并举。然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权利,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利。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必须从改进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入手。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策略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提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文教学的原则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同时并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而语文教学正是通过发展学生的语言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并在两者的结合上,进一步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协调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更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思维的责任。

  一、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

  1.建立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

  (1)创造适度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条件。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心理安全”是创造性活动发生的一般条件。心理安全是感到自己在被人承认、信任、理解,在受到别人的尊重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心理自由是意识到自己是自我的主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

  杜威曾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中提到:“给儿童以自由……学生的自发性、活泼和创造性,有助于教学,而不是像在强迫制度下那样成为被抑制的讨厌的东西。”[1]所以,针对我们现行教学中存在的压抑和剥夺学生自由空间的现象,我们应该把教学活动的自由还给学生,重视并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在班级里营造自由包容的创造性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动力和信心。

  (2)尊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的独立人格,其核心指的是学生自由的个性、自由的意志,就是学生作为个体其自主性及主体地位的张扬和体现。[2]在我国的教育中,学生常常被要求做和被禁止做一些事情,教学中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学校通常以统一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人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瑞典教育家胡森曾谈到,“学校教育旨在达到的目标在所有国家的教育中,都是从性格形成和个性发展这个角度来表述的”。[3]这个主要是针对20世纪世界各国教育中存在的主知主义倾向提出的,所以,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认为这些成就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此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4]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2.实施为思维而教的教学策略

  (1)教会学生思考。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善于思考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假思索就说出答案的现象。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为了使学生做到先思考再回答,必须首先教会学生思考。

  第一,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用“出声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获得一个思考的范例。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时大声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耳闻目睹他人是怎样进行思考的。第二,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并帮助学生拟订一个有效的计划,如何开动脑子、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第三,教师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有表示怀疑、进行证明或反驳的可能和大胆发表议论的机会。第四,教师应该设法引导学生先在心中考虑如何解答题目,即先思考,然后再着手完成作业。第五,教师应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渴望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思维敏捷的人,以抑制信口乱说的习惯。[5]只有当学生掌握思考的方法时,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才有据可循,落到实处。

  (2)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最重要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兴趣的学习不仅是快乐的,而且也是高效的。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呢?首先,教师应该拥有自己的学科兴趣和独特见解。只有当教师表现出对所教学科的个人魅力,才能在无意识中更好地吸引和说服学生。所以,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学科知识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也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个人素养。其次,将教科书当做工具,而不是目的。在引起问题、供给解答问题的材料上,教科书是有用的。但是如果让教科书主宰了教学的进行,结果是思维的僵化。[6]为了避免学生思维僵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法,以问题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要点集中起来。通过讨论,学生自身和同学之间的新旧知识便能自由地调动和交换,从而为思维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毋庸置疑,讨论法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讨论一直停留在表面,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在进行讨论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问题刺激。问题的刺激,逼迫着心智向前追求,这是任何没有这种作用的巧妙的教学方法所不能及的。[7]教师应提前抛出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导向下回顾相关知识,确定当前问题的性质,寻找问题的答案。第二,教师参与。在讨论中教师的参与度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决策和思维的导向。言之过多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思维,相反则不足以刺激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学生提供帮助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现状,只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再提供适当的帮助,不能在学生思考前就提供建议。第三,使学生贯彻所提的意见,避免散漫而无目的的讨论。每提出一个原则,他要负责推演它的意义以及它和当前事实的相关。没有这种负责的态度,则讨论对于思维训练,实际上仍没有补助。[8]第四,动静结合。讨论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给他们独立的时间进行思考。要使一个含糊的观念,沉潜反复于心中而成为明晰确定的思想,这非要有一个休止时间专心思索不可。大啮而齿牙作响,不是消化;大声的辩论答问,不是沉思。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有静下来进行思考、消化吸收的机会。

  (3)对话式教学。典型的“对话式教学”是由苏格拉底倡导的“产婆术”和孔子开创的“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经典论述。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了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这三种教育价值观融合而成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独白式的,它否认并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权利,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效果甚微。而对话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师独白”的传递模式。“通过提示同学生以往经验相矛盾的事实、指出学生知识的漏洞、明确对立的看法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失去内部平衡。而在企图重新恢复这种平衡中,思维就展开了”。[9]

  对话源于问题,思维始于问题。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则至关重要。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第一,有适度难度。即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使学生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感觉。第二,针对性提问。教师应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和水平高低设置不同的问题。第三,对应答进行反馈。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一般都比较敏感,教师应对学生的应答给予灵活的表扬和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迁移性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具备迁移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10],这样学生思维的发展才是深刻的、有效的。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